三灣 南坪 黃南球墓
南坪位於三灣鄉大坪村,為拓墾家黃南球發跡之地,其父梅怡公歿後,卜葬於此。 就苗栗東部山區拓殖發展而言,南坪是重要的啟端之地。 黃氏祖籍粵東長樂縣(今廣東五華)梅林約尖山,梅怡公為伯五郎公開基長樂後第十六世裔孫, 於道光年間浮海來台,也是黃氏始遷台灣的第一代「開基祖」。 根據黃家第廿一世孫編撰的「黃南球先生年譜」載: 梅怡公來臺之確切年代不詳,依據種種資料推算約在道光初期或中期。 遷台後在楊梅壢(今 […]
南坪位於三灣鄉大坪村,為拓墾家黃南球發跡之地,其父梅怡公歿後,卜葬於此。 就苗栗東部山區拓殖發展而言,南坪是重要的啟端之地。 黃氏祖籍粵東長樂縣(今廣東五華)梅林約尖山,梅怡公為伯五郎公開基長樂後第十六世裔孫, 於道光年間浮海來台,也是黃氏始遷台灣的第一代「開基祖」。 根據黃家第廿一世孫編撰的「黃南球先生年譜」載: 梅怡公來臺之確切年代不詳,依據種種資料推算約在道光初期或中期。 遷台後在楊梅壢(今 […]
苗栗縣十八鄉鎮中,除泰安鄉外,以獅潭開發最晚。由於受到地形崎嶇及峻嶺環伺的影響, 加上原住民泰雅、賽夏族的頑強抵制,遲至清光緒初年,漢人才開始大規模入墾。 早期獅潭的拓殖,以黃南球和劉緝光貢獻最大,鄉民對這兩位鄉賢的生平秩事,至今仍傳頌不已。 按 : 黃南球字組軒,外號丑仔滿,原居桃園楊梅,清道光三十年(1850)左右隨父遷居苗栗 雞籠庄,為人聰敏豪邁,平日交遊廣闊,認識不少各路英雄好漢,這些人物 […]
鄭崇和墓位於昔日後龍竹圍子山,即今天的苗栗縣後龍鎮台六號與台一號省道交叉口上, 始建於道光七年(1827),同治六年(1867)曾經重修。 是少數僅存而且容易造訪的清代官墓之一…… 鄭崇和名合,字其德,號貽菴, 生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於道光七年(1827),享年七十二歲。 按 : 竹塹鄭氏祖籍福建漳州府漳浦縣,康熙年間始祖鄭懷仁遷入金門(浯江) 東溪村, […]
三義, 日治時期名為三叉庄,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新竹州苗栗郡。 街庄所屬範圍包括原屬苗栗一堡之三叉河庄、雙草湖庄、魚藤坪庄、鯉魚潭庄、拐仔湖庄、雙連潭庄。 三義鄉此地以往原本習稱為「三叉河」,因此地恰恰位於火燄山與關山之間,溪流成三叉交界之處, 故以「三叉河」命名之;日時制度改正(1920)時將「三叉河」簡稱為「三叉」,戰後又因誤以為 「叉」字乃原為「義」字之簡寫,故改稱為「 […]
后里賢坂張家祖墓由三座古墓組成,分別為張彩臣之墓、張青雲之墓及張堪等六人合葬墓等, 此墓群皆建造於日治時期,規制完整,墓體雕刻及洗石子作工精緻,並與地方重要人物關係密切, 深具歷史文化意義。 張堪,張青雲次子,生於光緒七年(1881),大正九年(1920)日人實施地方改制,區改為庄, 張堪被任命為首任內埔庄長。昭和10年4月21日發生大地震,張堪與妻陳氏、嫂林絨、助役 張花及妻梁氏、黃氏等6人罹難 […]
張氏始祖自唐末入閩開基(泉州賢坂)迄今逾一千多年,開枝展葉,瓜瓞綿綿, 以移居臺灣發展尤盛,已知的有彰化東螺、四塊厝、鳳山中莊、大甲、后里、神岡……等地。 后里賢坂張家祖墓由三座古墓組成,分別為張彩臣之墓、張青雲之墓及張堪等六人合葬墓等, 此墓群皆建造於日治時期,整體而言,墳墓恢弘,規制完整,墓體雕刻及洗石子作工精緻, 更與地方重要人物關係密切,因此深具歷史文化意義。 按: 張青雲,生於清咸豐二年 […]
依據后里《張氏族譜》記載:泉州賢坂張氏的 始祖張天覺,河南光州人,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以參謀削王仙芝之亂,授南劍刺史,及朱溫纂唐,便棄官避亂入閩。 另相傳本開基祖張天觷公曾是晚唐左班丞相,唐末朝庭官宦惡鬥紛爭、社會動亂難忍,於是自正 棄官攜2妾(洪氏、許氏,髮妻留原籍固始)、帶3子、喚侍從,隨王緒、王潮、王審知大軍入閩, 經浦城、南平、廣東、漳州、同安至賢坂山前停留。 經一番審時度勢、觀天 […]
康熙末年,有平和縣人賴天、賴帝、賴日明、賴福富等入墾於此。 乾隆年間,復有賴雲從、賴玩生、賴利生、賴振淵、賴寬等人,自祖籍地平和縣心田鄉赤嶺來台中 開墾,並將開發土地以五分比率分為兩庄,即今之三分埔、二分埔。 賴雲從(第十五世)有五子,天水、天仙、天河、天露、天在等兄弟,遂由三分埔移居「賴厝」 開拓,設蔗,從事製糖生產銷售,地名因此而得稱,於是賴家亦蔚為地方巨族。 因賴氏生有五子,世稱之為「心田五 […]
賴清標為清末及日治時期南屯區這一帶的富戶旺族 ; 於清朝時期已擁有良田120甲 。 據說於大正五年(1916)出殯隊伍所走過之土地 ,皆是賴家之地…… 南屯早期原名貓霧拺,為巴布薩平埔族聚落,其聚落舊址位於今南屯街區西南的春社里。 清治時期,由於貓霧拺居民無力繳交番餉,當時福建副將兼定海總兵張國因曾來台擔任過北路營參將, 看上南屯一帶的肥沃平野,遂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