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 大茅埔 泰興宮
「慶東里」俗稱「大茅埔」,一個建庄近 200 年的客家聚落。 先祖當初由對岸的新社看向此處,此處是一片長滿茅草的平坦台地, 風水空間為一牛眠穴, 道光二年( 1822 )與眾人合夥向政府申請開墾, 因為此處當時是最與泰雅族群相接的地方,嚴密的防禦設施不能少, 先祖請易庚麟擔任陂長闢圳並將建庄的整體性都詳細規畫, 於是防禦、衛生、排水、交通、民生等格局一一被建置…….. 防禦 […]
「慶東里」俗稱「大茅埔」,一個建庄近 200 年的客家聚落。 先祖當初由對岸的新社看向此處,此處是一片長滿茅草的平坦台地, 風水空間為一牛眠穴, 道光二年( 1822 )與眾人合夥向政府申請開墾, 因為此處當時是最與泰雅族群相接的地方,嚴密的防禦設施不能少, 先祖請易庚麟擔任陂長闢圳並將建庄的整體性都詳細規畫, 於是防禦、衛生、排水、交通、民生等格局一一被建置…….. 防禦 […]
嘉義城隍廟,是奉祀諸羅縣城隍綏靖侯的廟宇, 位於嘉義市東區, 是清治時期在台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 也是諸羅城的三大古廟之一, 也是見證嘉義地方歷史以及文化信仰中心, 目前列屬國定古蹟。 當時諸羅縣管轄區域南至新港溪(台南市新市區)、北迄基隆 包括宜蘭、花連、台東一帶等,都是諸羅縣的範圍。 清治康熙五十四年(1715),諸羅縣周鍾瑄知縣,謂城隍即城池之意, 既有城池,必有城隍,方 […]
《嘉義市志 卷十 宗教禮俗志》根據乾隆38年(1773)「彌陀寺記」記載, 諸羅知縣周鍾瑄本於康熙54年(1715)修築諸羅山大圳時建彌陀寺, 然任期已滿而無重工。 乾隆17年(1752)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僧侶苑藏前來諸羅八掌溪畔募建寺院, 乾隆37年(1772),時任諸羅知縣的周大本見彌陀寺頹毀, 遂號召諸羅城士申隨緣佈施重建。 《續修台灣府志》中記載彌陀寺建於乾隆23年, 因此可知此寺建於乾隆 […]
自清乾隆五年(1740)創立於茲,迄今二百六十年之久。 時稱『清華山觀音亭』, 清光緒二十三年受大震災波及成廢墟。 大正三年義敏和尚重輪奐 易名「德源禪寺」, 1938年又被震災再度倒塌,1943年重建, 三十年後道場眾盛再建殿堂,民國五十二年八月破土,五十六年六月峻工。 風光明媚,山明水秀,環境 幽美,景色宜人, 甚得遠近善信一般遊客之讚賞,可稱正信佛教道場, 並附設禪學院,培植人才,發揚宗風。 […]
吳鳳廟是清嘉慶25年(1820)利用通事公廨改建成的祠廟, 俗稱為阿里山忠王祠。 日治時期大地震廟宇傾圮,在政府的資助募捐下重建, 第5任總督與14任總督都前來此參拜過。 二戰後多次修建,民國74年(1985)擴建為紀念公園。 吳鳳廟建築採其他廟宇所罕見以六根立柱撐起的歇山屋頂, 由六假捲棚屋面構成,翼角起翹,剪黏泥塑精美,大木構造華麗。 值得一提的是,拜殿存有鹿港名師 郭新林(1902-19 […]
吳鳳廟,舊稱阿里山忠王祠、成仁廟,是位於中埔鄉社口村、 主祀吳鳳的廟宇,曾獲臺灣總督府、中華民國政府重視並舉辦祭典, 後來因吳鳳事蹟的爭議而沒落,亦曾遭到破壞。 位於今社口村的吳鳳廟相傳創建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 為通事楊秘受當地人民請求所建。廟宇維持經費部分來自阿里山蕃租。 道光年間地震嚴重毀損。 日治時期,蕃租補助斷絕,一直到1913年都由附近的信徒捐助勉強維持。 190 […]
寶覺禪寺,簡稱寶覺寺,臺中市北區金龍里的臨濟宗佛寺, 1928年創建,山號「正法山」,日治時代的山號「鷲屏山」, 開山者為東海宜誠禪師,首任主持妙禪法師, 臺日二戰軍人與遺屬會來此祭祀, 也為日本觀光客旅遊地點。 日治時期,臨濟宗妙心寺派以臨濟護國禪寺為根本道場, 在臺灣各地建立布教所、寺廟。 此寺創建於1928年,東海宜誠禪師發起興建,山號「鷲屏山」。 建寺蒙地方人士賴屘結、賴天生等人協助。 […]
台中城隍廟原由知縣黃承乙於光緒十年(1889) 建於東區, 即今台中糖廠廠址所在之地。 甲午戰爭後台灣蒙塵,原廟址被日人改建為糖廠,神位經播遷者再三。 大正十年(1921),由林子瑾、吳子瑜、林焰墩、林祖藩、賴慶炎、 林澄坡等仕紳發起,在今台中市南區合作街九十四巷五十號重建新廟, 以迄至今日……. 此廟建於1889年,為知縣黃承乙在建臺灣省城期間任興建。 日治時期因日本人欲 […]
公館鄉石墻村,早期以石頭、刺竹, 構築長約2公里、高7尺的防禦、防洪工事, 成為地方特色,不過在民國24年關刀山大地震時,石墻、柵門遭到震毀, 為重現早期石圍墻風華,村民特別籌募約260萬資金,舊址重建北柵門。 「芎中七石龍興」意喻五庄永遠興旺,清朝時先民再此開墾,聯合抵禦外來侵擾, 1978年吳阿來事件,庄民祁求媽祖平亂,事後庄民從北港請回媽祖供奉於五穀公, 開始各庄輪流主辦聯合進香,維持傳 […]
大湖義民廟,又名昭忠祠,位於大湖鄉靜湖村,祭祀羅福星等抗日人物。 此廟建於1870年,祀奉早年拓墾過世的先民, 後多次遷移,1952年在現址另建。 當時由苗栗縣議員徐金福出資百分之八十以上,倡議在羅公崗山麓重建, 但未被批准,後聽友人之議,改為紀念死於苗栗事件的羅福星, 用建立「大湖昭忠祠」、「大湖昭忠塔」的名義才獲准。 除徐金福外,還有劉傳村及地方熱心人士,和行政院設計委員王惟英等人倡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