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 崙頂 福山宮 (下)
光緒年間,金瓜石發現金礦,人潮蜂擁而至。 1934年至1939年間,因採礦技術進步,金瓜石黃金產量大增,福山宮 日夜香火繚繞、車水馬龍,信徒們特地開闢了大門前的廣場, 稱之為「土地公坪」。 1935年各大礦主發起整修大殿及增建兩側廂房, 1936年由礦工藍有明等修繕福山宮,為陳應彬等人擴建, 擴建成為三川殿與有天井的大廟。 廟方表示,當時金明利礦業公司一直採不到金礦, 老闆入廟參拜得到土地公入夢指 […]
光緒年間,金瓜石發現金礦,人潮蜂擁而至。 1934年至1939年間,因採礦技術進步,金瓜石黃金產量大增,福山宮 日夜香火繚繞、車水馬龍,信徒們特地開闢了大門前的廣場, 稱之為「土地公坪」。 1935年各大礦主發起整修大殿及增建兩側廂房, 1936年由礦工藍有明等修繕福山宮,為陳應彬等人擴建, 擴建成為三川殿與有天井的大廟。 廟方表示,當時金明利礦業公司一直採不到金礦, 老闆入廟參拜得到土地公入夢指 […]
九份侖頂福山宮位於瑞芳區永慶里的土地祠, 為九份、金瓜石最大的土地公廟, 採小廟外加蓋大廟而成,昔日因金礦而繁華一時。 光緒年間,金瓜石發現金礦,人潮蜂擁而至。 1934年至1939年間,因採礦技術進步,金瓜石黃金產量大增, 福山宮日夜香火繚繞、車水馬龍,信徒們特地開闢了大門前的廣場, 稱之為「土地公坪」。 1935年各大礦主發起整修大殿及增建兩側廂房, 1936年由礦工藍有明等修繕福 […]
日治時期 1905年葫蘆墩驛(今豐原車站)建置,豐原成為中部的往來交通要道。 1912年台灣製麻株式會社在豐原設立,並在南嵩里與田心裡一帶種植菸草與黃麻。 1915年起,八仙山林場開始伐木,豐原成為木材貯放、轉運與加工的重要據點, 使得市區日益繁榮。 這些木材、紡織等工廠,日後成為豐原地區各種小型機械工廠的前身。 1920年,台灣總督府修改地方體制,原梀東上堡之葫蘆墩、潭仔墘、埧雅(下堡)、 […]
芬園鄉在早期台中市的大里區與烏日區,南投縣的南投市與 草屯鎮的開發上,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漢人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間,由彰化市沿八卦山麓前進到快官里、 舊社村與同安村,然後分三路往草屯鎮、南投市與烏日區,芬園鄉便是在 這一段時間沿著貓羅溪兩邊逐漸發展熱絡起來的。 1950年代後,台中的開發、彰化的蕭條, 甚至中投公路與國道3號的闢建,使芬園鄉昔時的官道地位 不再那麼重要。 加上原本以農業為主的生產 […]
潭水亭可說是潭子區最具規模的廟宇, 因為歷史悠久聞名全省, 每逢假日總是吸引許多遠道而來參拜的信眾,香火鼎盛。 潭水亭擁有全台罕見的「廟中廟」。 原本潭水亭是一間規模相當小的廟, 在兩百年歲月的洗練過後,十方善信決定將廟改建擴大。 但據說神尊堅持原來的廟宇不能拆,所以保留原廟, 並在原廟之外增建大廟,二廟結為一體, 因而成了稀奇的「廟中廟」。 關於潭水亭的由來,傳說在乾隆年間有一尊木觀音像, […]
萬和宮奉祀湄洲天上聖母(俗稱媽祖),一般尊稱「老大媽」。 相傳聖母神像,係張國於清康熙廿三年(1684), 由聖地湄洲,恭請護船來台,墾拓南屯。 「老大媽」安置南屯,起初僅建小祠祭祀,各方信眾祈禱膜拜, 經常顯見聖蹟,地方倡議建廟,由居住南屯一帶的張、廖、簡、江、劉、 黃、何、賴、楊、戴、陳、林等十二大姓氏集資擴建, 雍正四年(1726)九月廿日,大廟建竣,定名為萬和宮。 「萬和」寓意,希望藉由祭 […]
石岡區萬安宮興建於1891年,曾於1964年至1967年間重修, 由當代客籍彩繪大師劉沛、劉福銀及劉昌洲子孫三代合力完成廟內彩繪。 台中市政府爭取中央客家委員會補助,推動「台中市石岡區萬安宮彩繪修護及再利用計畫」, 今年2月開工,預計9月完成修護。 萬安宮是石岡區石岡里、萬安里的信仰中心。 主祀太子元帥及關聖帝君,於民國 53年因建物嚴重腐蝕而重建, 萬安宮是少數保有彩繪大師劉沛畫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