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卡斯族分布在今台中縣大甲鎮以北,
經苗栗縣沿海平原,到新竹市附近的海岸平原地帶。
清領末期以及後來的日治時期,都將道卡斯各部落統稱為
「新港十一社」或「竹塹十一社」;
其主要聚落大致可以分為三群:崩山群、後龍群及竹塹群。
舊志中所稱的「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
主要包括大甲東社、大甲西社(德化社)、日南社、日北社、雙寮社、
貓盂社(興隆社)、房裏社、苑裏社、吞霄社等。
道光年間(1823─1831)此群中的雙寮、日南、日北、房裏、吞霄、苑裏等社,
加入中西部平埔五族聯合遷移埔里的行動,幾乎全部遷至埔里。
康熙40年(1701)有大批漢人一自鹿港北進,
一從大安港上岸移入本區求生,其中閩籍有林、張二姓,
粵籍有邱姓(邱太三即其後人)率眾開墾九張犁、日南、大安
及鐵砧山腳等荒埔,至此大甲地區因開墾而日漸發展,
到康熙45年大甲已形成一小型市街。
雍正12年(1734)林成祖自中國大陸來臺定居大甲拓地,
歲入穀萬石,對本地區開發貢獻頗大。
道光七年(1827),大甲人口驟增,車馬輻輳,
紳民發起捐建大甲城,周圍510丈設門。
同年將竹塹營守備移駐大甲,大甲設有守備,千總,
把總衙門各一座,
竹塹以南,彰化以北全歸大甲守備節制。
再次踏查大甲地區古墓,
此行踏查較為遠離山腳下的區塊,
竟發覺數門古墓,頗為驚訝……
此墓造型古雅,應是當地仕紳所有;
可惜查無相關資訊。
墓主人陳汝鳴,
不知與僅一字之差的
竹南中港陳汝厚是否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