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入墾前,清水地區原住民以牛罵社為主和少數沙轆社人。
大甲西社事件後,勢力嚴重衰退,牛罵社被迫遷移至邊區居住。
大甲西社事件可說是漢番勢力消長的重要關鍵……
漢人大規模開墾最遲在雍正年間,由清水古文書表可清楚地了解開發過程:
乾隆末葉,此地已大致開發完成,有街莊出現,成為漢人為主的移墾社會。
乾隆51年 (1786) 林爽文事件,閩客械鬥,客人失敗遷移豐原一帶,之後,境內幾乎全為泉州人。
道光年間漢漢、漢原之間出現大量的土地交易,顯示土地兼併熱絡,漢人之間貧富差距擴大。
清代清水屬於彰化縣大肚上保,淡彰之間的要衝,此地雖有牛罵汛,但兵力不足,
因此同治年戴潮春之亂,光緒年施九緞之亂皆須仰賴當地氏族招募鄉勇才得以平亂。
道光以後,由於西有梧棲港、高密港對外輸出,東有埧雅街與豐原一帶貿易,
牛罵頭街成為梧棲與豐原山海間的中繼市場,因此商業大興…..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開放攜眷渡台墾荒,尤以泉州府移民的楊姓、蔡姓居多,
楊、蔡兩族落腳於社口,大量墾殖,自此兩家族繁衍開來,
時至今日,楊、蔡兩姓仍為清水兩大姓。
往昔的清水憑藉五汊港暢通的河運,拜靠海貿易之賜,產生不少大富人家,
如蔡源順,蔡泉成,及楊同興等商號,造就鎮區繁榮盛景。
極盛時期的蔡源順商號不僅擁有清水主要街道—大街路的大片土地,其貿易版圖更擴及大陸沿海、
南洋等地,繁榮富裕可見一般。
今日走訪清水,仍可見許多格局優美的傳統宅院,見證這一段繁榮的歷史。
昔日清水蔡姓地方中上階層人士在當地興建了不少宅邸,
如蔡惠如的伯仲樓、蔡卯生宅、蔡年亨宅、蔡年松宅等…..
( ps: 蔡惠如曾擔任台中區長;蔡卯生曾擔任清水鎮長; 蔡年亨曾擔任清水街長一職 )
如今前兩者已消失,僅存後兩者。
蔡年亨(1889-1944)人稱七舍,是清水蔡泉成商號的後代。
蔡年亨畢業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返鄉擔任教職多年,至1910年轉而從商,從事大甲帽蓆貿易。
曾在日本神戶設置支店,並往大陸華南考察,被推為清水帽蓆同業組合長、臺灣帽蓆同業組合副會長,
殖產局囑託、清水街協議會員、商工協會顧問、清水信用組合專務理事等職,
1933年出任清水街第三任街長。
算是同一昭穆的蔡年松應該也是蔡泉成裔孫吧 ?
有關蔡年松的記述也是相當地薄弱,搜尋網路所得無多….
清水合作農場於民國36年成立,當時由很多承租耕作公有土地的農民同聲發起合組,
蔡年松擔任召集人並為成立後第一任理事主席。
(以上部分照片為友人分享)
根據台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的分類,蔡年松宅屬於西式洋樓建築;
即所謂受西洋古典建築式樣影響的透天樓仔厝。
只可惜庭園內多所破敗荒廢,
殊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