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30974.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古閩越人就已開始。

西周秦漢時期屬閩越地,三國吳永安三年(260),會稽南部都尉改為建安郡,析建安郡侯官縣地置東安縣,

縣治在今南安市豐州鎮,但因人口稀少,不久復原,直到200多年後的南朝梁才再次設縣。

P9230961.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西晉末年,中原戰亂,有中原人入泉,多沿江而居,由于思念晉朝故土,晉江由此得名。

他們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使晉江兩岸得到開發。

P9230962.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72.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南朝梁天監間(502-519)置南安郡作郡治,為在地設定縣、郡治之始,下轄南安、莆田(蘭水)、龍溪三縣。

但隋朝和唐朝前期由于今泉州一帶人口稀少,今泉州一帶的行政建製多次被裁撤。

武榮州建立不久復廢入泉州(今福州).

唐久視元年(700)第三次置武榮州,泉州一帶的建製才穩定下來,州治設今市區。

P9230971.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63.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唐景雲二年(711)武榮州改名泉州

安溪、惠安、永春、德化一帶直到五代時才設縣,

泉州沿海一帶則在唐朝中期後才形成陸地。

此後,先後設有郡、州、路、府、道。

P9230974.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73.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泉郡接官亭位于泉州城臨漳門外浮橋鎮黄甲街,乃古时官員出城迎接上级官員之處。

始建年代无考,傳說為接宋幼主莅泉而建。

P9230967.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郡志载,宋慶元四年(1198),臨漳門外有甘棠、棠蔭、龜山三橋,

三橋盡處有古接官亭,供奉觀音菩薩,亦稱觀音大士亭。

南壁上嵌有集晋代王羲之書法的觀音大士像記石刻,原為明万曆三十年(1602)年所刻,

现存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立。

 P9230964.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66.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中殿,1956年被洪水冲毁,1994年動工修建,翌年竣工。

面闊三间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祀釋迦、文殊、普賢和十八手觀音,前有拜亭。

建築群由主殿、拜亭、石埕、中殿和接待室组成

 P9230968.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69.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主殿,现存為清代建築,單檐歇山式,中為通道,東西兩側各一間,其焉面壁上各嵌有竹石圖石刻两方。

东間祀觀音佛祖。立有石柱二,上刻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的行书對联:

火宅莲花眾生非異相,金身莖草百派想歸源。

P9230975.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泉郡接官亭,俗稱觀音大士亭,亭古名盛,有閩南活佛之美譽,曆來香火鼎盛。

觀音亭環山面海,襟鯉城而帶江;清源山三台聳峙,屏障于後;

泉州灣海潮澎湃,朝揖于前;龜山峥嵘,拱衛于左;紫帽巍峨,環護于右。群峰疊翠,風光旖旎,

江月色爲古時泉州八景之一。

P9230982.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81.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和山川壇,一爲省級重點文物,

一爲古代泉州祭祀山川、風雲雷雨之神壇。

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的詩句:剌桐為城石為笋,萬壑西來流不盡

………..就是指此而言的。

P9230976.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77.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石笋通高約4米,是用七段經過简单琢制、石面粗糙、直徑不等的圆柱形白色花崗岩磊疊而成的,

整体呈圆锥状,底部粗壮,上部瘦秃,末端略作尖锥状,形似破土而出的春笋。

P9230978.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80.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P9230979.JPG - 泉郡接官亭  石筍公園

下部五段周围雕有阴刻斜线纹飾,猶如竹笋外殼,形状奇特古朴,引人注目。

石笋據推測是北宋之前的遗物,具體時間則无考。

一般認為是制煞的用途……….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