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30945.JPG - 閩台緣博物館

泉州最早向台灣移民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

據記載,南宋乾道七年(1171),泉州知州汪大猷曾「遣民屯秒戍澎湖,編管台灣戶籍。」

P9230883.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884.JPG - 閩台緣博物館

到了元代,著名旅行家汪大淵從泉州浮海到澎湖,他在《島夷志略》一書中寫道:

「澎湖分三十六島,巨細相間,坡壟相望」,「自泉州順風,二晝夜可至┅┅泉人結茅屋居之,各遂生育。」

其時澎稱為「泉州外府。」

P9230944.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885.JPG - 閩台緣博物館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澎湖建起了一座媽祖廟,稱為娘媽宮,即今為澎湖縣馬公鎮的提標館。

這是台灣地區歷史上最早的一座媽祖廟。

P9230945.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46.JPG - 閩台緣博物館

在這之後,泉州人又分別隨海上武裝集團顏思齊、鄭芝龍,民族英雄鄭成功,隨平定台灣的靖海侯施琅

向台灣本島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移民。

雍正十年(1732)和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政府兩次開放海禁。

許多泉州人乘機東渡。

P9230886.JPG - 閩台緣博物館

 

由此,祖籍泉州的台灣居民佔了近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歷史上,泉州移民一直是開發台灣的主力。

P9230943.JPG - 閩台緣博物館

P9230942.JPG - 閩台緣博物館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研究大陸與台灣關係史特別是閩台關係史的重要學術機構。

博物館鑒於2006年,北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泉州西湖。

 

建築特色上、博物館採用「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四道斜階構成博物館建築的外觀主體。

同時達到了主體建築天圓館頂到地方的過渡,恰到好處的體現了建築美。

P9230890.JPG - 閩台緣博物館

P9230891.JPG - 閩台緣博物館

P9230917.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30.JPG - 閩台緣博物館
P9230919.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20.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18.JPG - 閩台緣博物館

每道斜階有108個台階,可以直通館頂的觀景天台,縱覽泉州市區全景。

整座建築充分利用紅磚、白石等閩南特色建築風格出色地體現閩台特色,

成為泉州標誌性的建築……….

P9230921.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23.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22.JPG - 閩台緣博物館

共分為四層。其中,博物館一層設為國際學術報告廳、庫房等。

二層為綜合主題館,按地緣、血緣、法緣、商緣、文緣的閩台關係五緣淵源來設計,

分為七個部份,展示閩台兩地、海峽兩岸從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

P9230924.JPG - 閩台緣博物館
P9230925.JPG - 閩台緣博物館

P9230938.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39.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40.JPG - 閩台緣博物館

 

三層為鄉土閩台專題館、臨時展廳等,其中鄉土閩台專題館按「春夏秋冬」四個時節,

展現海峽兩岸共同的民俗風情。

四層為信息中心和辦公場所。

P9230927.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28.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29.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31.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41.JPG - 閩台緣博物館
P9230933.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34.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932.JPG - 閩台緣博物館

閩台緣二樓展館中亭火葯爆繪壁畫,高18米,寬9米,

這幅畫為著名的泉州籍旅美藝術家蔡國強先生的作品。

在三樓咖啡廳休憩處可以綜觀整個清源山……….

 

P9230888.JPG - 閩台緣博物館P9230889.JPG - 閩台緣博物館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

清源山主峰海拔約 500公尺高,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P9230887.JPG - 閩台緣博物館

 

至於展覽的部分,個人覺得展出有些混亂,深度亦略顯不足。

 

主要是針對一般普羅大眾的關係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