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雲寺,又稱西雲巖寺、大士觀,座落於觀音山獅頭巖山腰,即今五股鄉成洲村西雲路179巷底。

寺內主祀觀世音菩薩,因為觀音山上凌雲禪寺也供奉觀世音菩薩,所以一般稱凌雲寺為「內巖」,

西雲寺為「外巖」。

 




 

台灣府志云:「大士觀在興直山西雲岩,乾隆十七年置。」

陳培桂《淡水序志》:  

「西雲巖寺:即府志云大士觀,在觀音山麓獅頭巖,一名龜山。

乾隆三十三年胡林獻地建置,嘉慶十六年林阿成等捐修,劉建昌施捨埔園及山下渡船為香燈費;

寺絕塵埃,亦ㄧ異也。」

 





 

西雲寺草創歷史溯自乾隆十七年出身鼓山湧泉寺的省源,到興直山(今觀音山)結廬供奉觀世音

乾隆卅三年復有汀州永定貢生胡焯猷及漳州林作哲等獻地重建,西雲寺方稍具規模。

 

 

嘉慶十六年 (1811),以林武宗、陳朝為首事,由林阿成等勸捐重修,劉捷文及業主

劉建昌等捐資重修,並施給埔園及山下渡船為香燈費。

咸豐二年 (1852)光緒九年 (1883)西雲寺分別重修,大致形成現今寺院的原始空間格局樣貌。

歷次的捐獻及重修都有留下碑記,目前立於寺外埕右前方碑之亭。


明治三十七年 (1904 ) 的重修由當地士紳、街庄長陳養源、陳玉源、陳石溪等所主事,



住持覺淨法師於大正六年編入日本臨濟宗妙心派僧籍、一則大東亞戰爭爆發後開始「皇民化運動」,

因此整體風格便改走和風,除正殿三間加上日式天花板,山牆鑿洞,並在地坪上鋪設塌塌米外,

另增設日式石燈…….




及從外巖至內巖間沿路參拜用之蓮花片石碑千手觀音(台北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

每五十公尺設一尊,共計一百零八尊。

這些石像,經歷時空變化,現今僅存二十座,有的只剩殘座、有的經過重塑,

真正維持原貌的石像,大約只剩一半左右而已。





西雲巖寺,為一三合院式的佈局……

 

 

 

 

 




主殿內有同治四年,曾任閩縣教諭的大龍峒名人陳維英所題的木刻對聯,:

觀音山觀音坑抱觀音寺,頑石頭頭盡為觀音點首;

和尚洲和尚港對和尚門,淨波面面好為和尚洗心……

 





 

主殿左右兩旁的廂房,在台稱為護龍,以紅磚砌成,仍是單檐懸山頂,

脊平直不加高,不起翹,山牆上的裝飾十分典雅。

 



 

西雲禪寺主祀觀音佛祖,從祀釋迦佛、善財童子、龍女,配祀韋馱、關帝、十八尊者等,

主要祭典除固有之下元節外,另有清明節、中元節及重陽節三次法會。

 

西雲寺目前已列為第三級古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