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境之南—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公園」位於中央山脈盡處台地的最南端,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遙遙相望,「鵝鑾」是排灣族語「帆」的譯音,因附近之香蕉灣有石似帆船,遂以之取名,加以該地形如突鼻,故稱之為「鵝鑾鼻」。 進入墾丁首先可看見大尖山,是墾丁著名的地標….. 燈塔起建的原因要從清同治六年(1867)三月的「羅發號(Rover)事件」說起, 當時一艘美國籍商船羅發號在經過台東紅頭嶼海面時,遇強風而漂流至鵝鑾鼻西南方 […]
「鵝鑾鼻公園」位於中央山脈盡處台地的最南端,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遙遙相望,「鵝鑾」是排灣族語「帆」的譯音,因附近之香蕉灣有石似帆船,遂以之取名,加以該地形如突鼻,故稱之為「鵝鑾鼻」。 進入墾丁首先可看見大尖山,是墾丁著名的地標….. 燈塔起建的原因要從清同治六年(1867)三月的「羅發號(Rover)事件」說起, 當時一艘美國籍商船羅發號在經過台東紅頭嶼海面時,遇強風而漂流至鵝鑾鼻西南方 […]
林田山,舊稱「摩里沙卡」。一個隱含濃濃秋意的地名。位於花蓮縣鳳林鄉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開車從花蓮市區到林田山約1小時。位置在萬里溪以南馬太鞍溪以北的河谷地,日治時期在萬里溪發現溫泉,先行修建旅社經營管理,到民國28年開始探採紙漿原料,開啟了林業之始;為台灣第四大林場。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 早在1918年,日本人就 […]
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鯉魚潭』,地處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最北端,為木瓜溪及花蓮溪支流所形成的堰塞湖,湖的面積約 104 公頃,湖水來自地底湧泉,終年清澈, 是花蓮縣也是東台灣最大的內陸湖泊,湖泊上優美的景色,常吸引許多遊客來此,可說是花蓮的一大著名旅遊勝地。 鯉魚潭位於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下,是花、東、宜三縣境內最大的內陸湖泊,老一輩人稱為『大陂』; 鯉魚潭南北最長處約2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5公里,面 […]
翡翠灣海水浴場位於萬里龜吼村,地處萬里和野柳之間,是北海岸的一處多元性遊憩區。翡翠灣除了海水浴場可以散步戲水外,也是各項遊憩活動盛行的地方,風帆浪板、衝浪、水上摩托車、沙灘車、拖曳傘、滑翔翼、飛行傘、滑水、玩帆船等。 可說是全台首見同時擁有陸、海、空遊樂設施的渡假景點。 翡翠灣福華飯店內設有度假會議中心,中西餐廳、夜總會、康樂室,規劃有游泳池、SPA,是一處綜合渡假、旅遊、工商業務聯誼的濱海勝地, […]
金山區早期由平埔族開拓,金包里之稱也是照平埔族語口音基巴里翻譯漢字而來。乾隆末年,福建漳泉二州移民來此,慢慢開拓,人口增多,致有漢人與平埔族人媾婚。清雍正年間已聚成街市,之後福建各地相繼有人渡海前來積極投入屯墾,落地生根,繁衍後代。 大屯山區產硫磺礦,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占領北台灣時,就是從這個港口將硫磺運出,史籍中多以「採硫之地」形容金包里,磺港也因而得名。 磺港為一港灣,因磺溪入海口處而得村名,日 […]
石門區之地名起源於境內之海蝕洞,清光緒二十年(1984) 分別隸屬淡水縣芝蘭三堡及基隆廳金包里堡;日治前期屬金包里、滬尾二辦務署,明治四十二年(1909) 改隸小基隆支廳老梅區及金包里支廳阿里荖區,大正九年(1920) 改為臺北州淡水郡石門庄;光復後之民國三十九年撤廢淡水區署改為臺北縣石門鄉。 石門洞是石門地區引以為傲的顯著地標,也是最著名的代表景點。 石門洞以洞而名,地理上的正式學名是「海蝕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