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 雍進士 迪功郎 王慎修墓
根據資訊顯示,此墓為鹿港半邊井王家的先人墳墓…… 半邊井位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三槐挺秀」的王家宅院內。 特色是井的一邊在住家圍牆內,另一邊在牆外。 舊時只有富人有錢能鑿井取水,因此鹿港富人將井鑿在靠近家中圍牆旁, 一半位於圍牆內,給家人取用;另一半則位於圍牆外,讓路人或窮人能夠取水, 因此半邊井的王姓主人可說是十分有愛心。 半邊井的王家,使用的堂號「三槐挺秀」來自其宋 […]
根據資訊顯示,此墓為鹿港半邊井王家的先人墳墓…… 半邊井位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三槐挺秀」的王家宅院內。 特色是井的一邊在住家圍牆內,另一邊在牆外。 舊時只有富人有錢能鑿井取水,因此鹿港富人將井鑿在靠近家中圍牆旁, 一半位於圍牆內,給家人取用;另一半則位於圍牆外,讓路人或窮人能夠取水, 因此半邊井的王姓主人可說是十分有愛心。 半邊井的王家,使用的堂號「三槐挺秀」來自其宋 […]
鹿港,在明末鄭氏時代就由漢人所開闢,當成船舶停泊以及登陸的地點。 雍正年間中部從現在的頂厝起,北部則到現在的海埔厝一帶,由閩省漳州人許祐德所開墾完成, 所以剛開始時沿用「許厝埔」的地名。 到了乾隆初年,北界的草港及東界的馬明山(秀水的馬鳴山)都建庄。 「鹿港」一向稱為「鹿仔港」, 道光十二年的《彰化縣誌》如此記載「以鹿仔港為港名,而以鹿港為街名。」 往昔,鹿港為台灣三大港之一, 以致有「一府(台南 […]
日治時期,下廖庄地名根據地方長輩口述,舊地址叫台中州彰化郡鹿港街廖厝, 光復之後才改成現今的下廖庄。下廖開發比較晚又不屬於宗親式聚落,只有幾戶人家, 以2戶陳姓大戶為主,務農為生,跟當時的東廖、旗竿、合稱三腳廖。 此處路邊有一道光年間古墓, 墓主人是為許氏三十二世祖許世篤 …… 康熙五十六年以前,已有商船到港載運芝麻、粟、豆,似乎雍乾之際逐漸形成, 乾隆六年時,已有鹿仔港街 […]
鹿港清代武秀才許梅舫家族的古厝頤園最近被無聲無息的拆掉, 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老師對此感到非常地遺憾。 武秀才許梅舫是清代鹿港唯一的武進士許肇清後代, 許家是鹿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仕紳, 被拆掉的古厝上方還有昭和年間書法名家的題署。 頤園早期當地人都稱之為許家「花園」裡面的假山假水很有可看性,雖然新的屋主 保留大門與圍牆的立面,但裡面一、二百坪建物與景觀全遭拆除,相當可惜。 按 : 許肇清( […]
在臺灣的傳統漢人社會中,「庄」、「街」、「城」為三種不同的聚落類型, 由於早期臺灣的地方治安不佳,庄與庄間常會彼此尋求同盟,形成所謂的「聯庄」組 織。 在傳統的鹿港街外圍便同時分布四個聯庄組織, 分別為「頂十二庄」、「許厝埔 十二庄」、「同安寮十二庄」及「五庄會」。 在這四個聯庄組織當中,又以許厝埔十二庄與鹿港街的關係最為密切…… 清治初期的許厝埔雖曾由漳州人許祐德開墾過, […]
雅溝里為和美通往鹿港必經之地,有「番仔溝」、「山寮仔」兩聚落, 社區活動中心剛好位居中心點,主要寺廟為順安宮。 里名由來,以其北境有一「番仔溝」, 今名番雅溝排水,取其雅稱,所以名為「雅溝」。 泉州人施長齡、楊志申,以及清康熙中葉時泉州人吳洛、黃榜等來線西堡墾殖 或自鹿港登陸,或自諸羅北上,招工買牛,引水開地,各地逐漸開闢。 康熙六十年始設半線堡。 雍正年間,東西第一、二圳即行創設。 乾隆五年楊志 […]
明永曆十九年左武衛武平候劉國軒率兵駐此,自此兵丁開拓,是為本地開闢之始。 繼之泉州人施長齡、楊志申,以及清康熙中葉時泉州人吳洛、黃榜等來線西堡墾殖或自鹿港登陸, 或自諸羅北上,招工買牛,引水開地,各地逐漸開闢。 康熙六十年始設半線堡。雍正年間,東西第一、二圳即行創設。 乾隆五年楊志申、施士安又開創福馬圳。乾隆二十七年分為半線東西二堡。 東西第三圳於乾隆三十一年復由楊志申開創,灌溉系統大備。 […]
和美地區古為平埔族原住民半線社、阿束社故地。 明永曆十八年設北路安撫司於半線(彰化市)執掌地方治安暨撫番, 總護諸將,察治姦宄,凡兵民之政皆屬之。 永曆十九年派左武衛武平候劉國軒率兵駐此,自此兵丁開拓,是為本地開闢之始。 繼之泉州人施長齡、楊志申,以及清康熙中葉時泉州人吳洛、黃榜等來線西堡墾殖 或自鹿港登陸,或自諸羅北上,招工買牛,引水開地,各地逐漸開闢。 康熙六十年始設半線堡,六 […]
清乾隆二十三年,有眾番社獻嗄嘮別(Haraube)義塚(台灣文獻)。 根據相關的專家的見解,義塚為陳悅記獻地,供一般民眾埋葬先人之用。 陳悅記在前清與日治時期在關渡地區擁有廣大的土地,現在的關渡埔頂地區, 在當時人煙稀少,土地貧瘠不適合耕作,該地區缺乏水源,地處荒涼,但是視野絕佳。 義塚就在嘎嘮別社附近的小山丘(屬於小八里坌社),與嘎嘮別社相連, 就是現在的竹圍國小自強分校附近及馬偕護校一帶。 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