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傳家— 新埔 潘氏古宅
新埔潘宅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由<潘庶賢> 所創建,清咸豐十一年(1861)由潘庶賢長子<潘榮光> 之子<潘清漢>及<潘澄漢> 昆仲二人再修建。新埔潘家以糕餅、製油、雜貨起家發跡,店號為「金和號」,為新埔三大豪族之一。 潘氏古厝的創建者是<潘庶賢>,潘庶賢為廣東省嘉應州梅縣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來臺,先是居住於中壢南勢里 […]
新埔潘宅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由<潘庶賢> 所創建,清咸豐十一年(1861)由潘庶賢長子<潘榮光> 之子<潘清漢>及<潘澄漢> 昆仲二人再修建。新埔潘家以糕餅、製油、雜貨起家發跡,店號為「金和號」,為新埔三大豪族之一。 潘氏古厝的創建者是<潘庶賢>,潘庶賢為廣東省嘉應州梅縣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來臺,先是居住於中壢南勢里 […]
甘氏「渤海堂」位於竹東鎮員崠里東峰路,興建的年代從可查詢的文史資料顯示,均記載日治時期大正五年(1916)完工,但從室內裝修部分彩繪大師 < 邱鎮邦> 落款的時間卻是大正十二年(1923),是由昔日為員崠地區的首富<甘照錦> 所興建,2001年曾獲新竹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行政改制,「竹東」(原名樹屺林) 因位於新竹廳之東而命名「竹東郡」。戰後, […]
依據<新埔文獻採訪錄,開拓沿革及政區之變遷> 中記載: 新埔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有廣東陸豐人二十戶六十人開拓枋寮建莊,嗣後至乾隆四十九年漢人始漸伸展。19世紀初期的清嘉慶年間,新埔街庄已經成為米、蔗糖、茶葉和樟腦等重要農產品的集散地, 從大陸陸豐所引進的椪柑亦從此時開始種植。19世紀中葉,新埔的商業發展到達頂峰,著名的新埔六大商號-天順號、義利號、錦勝號、興隆號、金和號、黃元 […]
新埔舊名<吧哩國>, 漢人最早開墾新埔地區的記載是在雍正年間,來自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嘉慶州鎮平縣、潮州饒平等地移民陸續入墾竹塹東北之吧哩國地帶。由於當年對於渡臺開墾並未有積極,加上新埔地區原為平埔族竹塹社居地,因而推測早期漢人並未有大規模入墾,只有零星的移入。 乾隆十二年(1747)竹塹社因水患,在土目<衛阿貴>和<錢子白>率領之下整族遷移,入墾新埔地區。乾隆 […]
清咸豐五年(1855),范姜家族在新屋鄉大興土木,合建了一座宏偉的祠堂,轟動鄉里,鄉民們常相招呼「來去看新厝」,久而久之,「新屋」便成了當地地名,沿用至今成為鄉名。 在中正路菜市場旁110巷內,有五棟傳統民宅並列於巷道右側。其古樸、優美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此即著名的「范姜古厝」。 「范姜」為全台罕見的複姓,目前海內外有姓范姜的人士,皆是起源於此間。乾隆元年(1736) 范姜家族先後由廣東惠洲渡海來 […]
位於義民路一段五八號的「外翰第」,屬於新埔張氏公廳,為一座格局宏大的四合院(雙堂屋),因年久未修,現已破損嚴重、雜草叢生。根據文史工作者表示,<外翰第> 約建於光緒十六年(1891),已有一百一十二年歷史,從其建築強調防禦功能的特色來看,張氏在當時應該是財力雄厚的家族。 根據資料推測: 該地舊名三角埔, 外翰第應為秀才<張星奎> 之居所新埔縣志記載: 張星奎,光緒元年秀才, […]
觀音「大堀」地名的源起,乃係此處地勢陡降彎曲,大堀溪下切作用也特別強盛,河床兩岸落差甚大,造成深邃坑谷,「大堀」因溪得名,農作物以甘藷、茶為主。大正14年「桃園大圳」工程全部竣工,大幅改善桃園地區水利不興的困境,而興築大圳過程也造就了地方上許多政商地主,從而致富發跡。 「莊家古厝」天水堂,位於大堀溪上游端的「下大堀」,由昔日「大堀」聞人<莊李賜>所建,<莊李賜> 曾擔任日治 […]
<觀音鄉> 為桃園縣沿海四鄉鎮之ㄧ,海岸線長約十五公里、面積 88萬平方公里,三十餘村,人口約六萬人,因地理環境與拓植時期種種因素,自然形成三大發展區域—–亦即<-觀音>、<草漯>,以及<新坡>地區。閩、客族群在這三大區域中各自形成不同的文化呈現。 康熙,乾隆之際,陸續有大陸移民墾居,其中以閩籍為主,為漳州,泉州人,俗稱福佬人 […]
社口楊宅群位在清水社口(今鎮新南路),建築群由3幢古宅相連,約創建於清同治年間,已逾百年歷史,是清水唯一有燕尾屋脊的民宅,每幢皆為一進四護龍,坐西向東,建築不但具特殊性,更蘊涵歷史意義。最裏面的一棟三合院,是在昭和十年(1935)關刀山大地震後所建的古厝.這也是<楊肇嘉>的故居…. 只可惜已於日前遭建商火速拆除,僅存一片瓦堆…. 有鑒於此,文化局除派員進行測繪, […]
一如其他的福佬客屬聚落(如彰化永靖, 社頭),在溪口溪西村的<溪口老街> (今中正路)上, 可見到數量不少的宗祠。 短短不到二公里內,分別有饒平藉的邱氏(永思堂)、曾氏、張氏「頂公」(張名旺宗祠)、以及張氏「下公」(張名卿宗祠)等祠堂建築…. ( 張旭成 即為張名旺公派下裔孫 ) <張名旺宗祠> 新近完成整建, 但是隔著鐵門, 無法就近觀看。張名旺宗祠旁的巷內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