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居
林園 港浦 黃家古厝
明末清初,中國境內發生流寇李自成亂(1644),清兵入關,福建廣東居民恐遭戰禍,乃於明永曆十八年間(1664)跟隨鄭氏東渡,實施屯田政策,開發台灣各地,各開墾地自然形成點狀村落。鄭氏陸軍中權鎮在鳳山小竹下里建立「中權莊」進行屯墾,構築村落,從此定居。 鳳山小竹下里,為今大寮鄉南端與林園鄉全境,此次所墾,也正式啟動了林園地區的開發。 日治後,明治28年(1894)6月隸屬台南縣鳳山支廳小竹下里管轄; […]
豐原 翁仔社 萬選居
豐原原屬平埔巴則海族岸裡九社之葫蘆墩社所在地,「葫蘆墩」乃翻譯自平埔族語。清乾隆初年由漳州府詔南移民廖舟首先著手開始開拓,此地即為清乾隆二十九年出版《台灣府志》中所記載之「岸裡新庄」。可知在此年代之前,此地早已形成街肆…. 「葫蘆墩街」之名稱亦多見於清嘉慶年間之契書;同街內之「慈濟宮」亦創建於嘉慶十年。 日治後,台灣縣改為台中縣,改正時將豐原、潭子、大雅、神岡、社口等地合併為〔豐原郡〕 […]
神岡 大社地區傳統民居
岸裡大社聚落位於豐原交流道附近,行政區劃上屬於神岡,事實上離豐原很近,聚落東界剛好是豐原的界線,西邊距離神岡市街反而有四公里之遠。清代岸裡大社的「番王」就住在這個村中……十七世紀漢人來此開墾的時候,這裡原是平埔族中巴宰海族的社域範圍。 「岸裡大社」分成九社,為大社、岸西社、岸東社、岸南社、西勢尾社、麻里蘭社、翁仔社、葫蘆墩社、岐仔社,另外再加上阿里史社、樸仔籬社、掃涑社、烏 […]
大雅 下橫山 張家古厝 (謙興堂)
大雅一詞,引據早期平埔族群巴宰海族(Pazih)岸裡社群將草埔稱為「阿河巴」,福佬語取其尾字加尾音,稱為「巴仔」,後來文字記載為「壩仔」或「埧雅」;大正九年(1920) 改為「大雅」,延用至今….. 筏子溪原貫通本地,因溪流處處滿佈堆積的石頭,故因名「壩仔」。粵人稱「壩」為「埧」,又因當地環境幽雅,故將「壩仔」改稱「埧雅」。 大雅區舊稱的「壩仔」,就以狹義而言,專指現有大雅里之街區附近 […]
神岡 三角仔 筱雲山莊
位於神岡三角村筱雲山莊,建於同治五年(1866),在其前院東南方建有二樓式大門樓,並在建築構造上,處處表現出書畫方面多姿多彩的作法,不但風格獨具,亦將集建築與藝術之大成。不僅是古色古香,將古建築藝術,發揮淋漓盡致,也是台灣現有傳統建築之最佳的代表作。 三角仔—又稱為「三閣莊」,就是現在本鄉的三角村。乾隆三十六年,福建省漳州府邵安縣人<呂祥省> 來台,初住潭子鄉瓦遙村一帶, […]
神岡 北庄 林家古厝
神岡最早原為平埔族群巴則海族大社岸裡社之所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因助官府平吞霄社亂崛起,並在康熙末年請墾包括本區在內的廣大土地。粵人張達京入台,定居於岸裡社,協助岸裡社開鑿水圳灌溉,當時形成的村落有望樓(望寮)、社口(萬興莊)、北庄、浮圳(紅圳頭)等。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泉州人來此構居,於是逐漸形成泉州人聚落。光緒十三年(1887)台灣建省,台中地區置台灣縣、後改隸台灣府。 根據順 […]
潭子 林宅 (摘星山莊)
摘星山莊又稱潭子林宅,建於光緒三年,為昭勇將軍<林其中> 所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四合院多護龍;建地約有2000餘坪,建築上刻畫精緻非凡,建築所用的材料,如杉木、花崗石、青斗石等,都從大陸福建運來;精工雕刻門窗、樑拱及交趾燒,交織出美侖美奐的宅院。 大門門上橫額石刻「摘星山莊」四字,有門聯:「無江海兩閒不導引而壽」,「乃邦家之光非閻里之榮」,字體蒼勁古樸,可見當時的輝煌氣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