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物語(三) 聖福寺 承天寺
佛教傳到中國後,又東傳朝鮮、日本。587 年百濟後裔的貴族<蘇我氏>打倒<物部氏>掌握政權後,在其父子二代支配時期(587-645 ),百濟後裔的貴族們積極導入佛教文化,朝廷也與中國唐朝交通。當時所謂的飛鳥文化,百濟文化的特色相當濃厚,也可以說是佛教文化。 隨佛教的傳入與之後日本和朝鮮半島、中國間的貿易、文物交流,佛寺與佛像立造的風氣和佛經、佛畫、經筒等文物,亦陸續傳入日本 […]
佛教傳到中國後,又東傳朝鮮、日本。587 年百濟後裔的貴族<蘇我氏>打倒<物部氏>掌握政權後,在其父子二代支配時期(587-645 ),百濟後裔的貴族們積極導入佛教文化,朝廷也與中國唐朝交通。當時所謂的飛鳥文化,百濟文化的特色相當濃厚,也可以說是佛教文化。 隨佛教的傳入與之後日本和朝鮮半島、中國間的貿易、文物交流,佛寺與佛像立造的風氣和佛經、佛畫、經筒等文物,亦陸續傳入日本 […]
<東長寺> 又稱為<東密長寺> 是福岡市年代最久遠的佛寺,也是來福岡旅遊的人們必看的景點之一。據說在大同元年(806),從大唐歸國的空海(亦即弘法大師)建一伽藍於海邊,祈求密教東漸。東長寺作為佛教真言宗的一大寺院,一千多年來香火不斷。 從櫛田神社門樓前正對著的土居通望去, 遠遠便能隱約看見東長寺的五重塔,高高聳立… 福岡市內的寺廟多集中於祇園,冷泉,御供所及吳服 […]
福岡(Fukuoka),古稱福崎,因為戰國時代此地的藩主黑田長政,在此蓋了新城,為紀念其祖先的發源地(備前國的瀨戶市福岡),就將新城取名為<福岡城>,連同地名也改成福岡。舊時福岡與博多(Hakata)以那珂川為界,以西是福岡城下町,以東則是商業繁榮的博多市街。 明治時代地名重新編制,兩方人馬互不相讓,最後決定地名、機場名定為「福岡」(福岡市,福岡空港),而港口、及車站名則定為「博多」( […]
<太宰府> 北臨天王寺,東靠寶滿山,貫穿市內的御笠川為太宰府一帶造就了豐富的綠洲,美麗的自然景觀無處不在。1300年前,做為掌管九州地區軍政大權和外交的中樞而在此地設立了「大宰府」,由此,做為日本西部地區最大都市而繁榮昌盛。歷史留下了太宰府天滿宮、大宰府政廳遺蹟等眾多的文化遺產。 大宰府之名出現在663年,當倭國(即日本)在白江口之戰大敗後,為了預防中國趁勢進攻日本,在九州各處設立防衛 […]
湯布院(Yufuin )係由湯平溫泉與由布院溫泉共同合併稱呼,地處海拔1584米的由布岳(又稱豐後富士)山麓,海拔500米,四周為由布岳山、雨乞岳山、城岳山和飛岳山所環抱。是九州首屈一指的溫泉勝地和著名避暑地,泉湧量位居日本第三位。 清晨在北九州八幡的飯店起身,窗外已是淅淅瀝瀝的雨聲….心想今日的行程恐將在雨中渡過時間適逢日本當地的梅雨季節,因而是所謂的淡季, 行程中碰到下雨恐怕難以避 […]
<國際友好記念圖書館> 位於<舊門司稅關> 對面, 建於1994年 ,是北九州市為紀念北九州與中國大連市結為友好城市15周年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建築物仿造大連的德國建物的歐式風格,茶色和白色相間,極為醒目, 而其結合諸多語彙的建築風格, 相信也是非常獨特的…. 據資料顯示在大連有一棟完全一樣的建築 位於大連的建築物據資料顯示興建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帝俄時期 […]
< 舊門司稅關 >是門司貿易經濟繁榮時期所建的建物,大約於明治四十五年(1912) 建成。後來曾經因意外的火災造成內部燒毀,但以赤煉瓦搭配著洗石子線條的外牆,則得以完整保留下來。舊門司稅關保留當時使用時用過的貴賓室和豪華吊燈等,目前設有畫廊及咖啡廳,並開放參觀…. 門司港內港環岸部份,是規劃完整的<海峽PLAZA>連棟的店面除販賣門司的名產外, 尚有咖非廳,餐廳 […]
<門司港> 是日本從明治到大正時期的國際貿易港,是連接日本本州與歐洲、中國大陸及九州地區的通道,相當繁榮。歐洲舊式建築的銀行、商社、街景,遍佈港口四周,當然後來也興建了許多現代式城市觀光景點,是新舊景色共存、耐人尋味的著名觀光區。 <舊大阪商船> 建於大正六年(1917),是做為開往大陸航線的候車室使用而建造的煉瓦(紅磚)風格的木造2層建築,也是當時舊大阪商船建築群中最高的 […]
站在JR門司港驛前的噴水池前 ,正前方左側是<舊門司郵船>(現為日本郵船 門司支店), 右側一棟歐風式的旅館便是知名的<舊門司三井俱樂部>, 而車站 右前方的<JR九州本社 第一廳舍> 其實也是一棟建於昭和十二年(1937) 年的近代建築, 興建當初的六層樓已是當時當地區內最高的建築物….. 首先先右轉往國道三號的榮町方向前進…. 明治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