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 農禪寺 水月道場
位於北投大度路旁的農禪寺,由東初老人開山興建,為許多法師及居士踏入慈悲佛門的啟蒙地,兩年前在保存農舍等歷史建物的原則下,農禪寺重新整建,體現出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當年在定中所見「水中月,空中花」的樣貌,為都會人士營造出一處可以安定身心的禪修道場。 農禪寺是卅餘年前由東初老人所創建,東初老人圓寂後,聖嚴法師接續在此弘法,進而創辦法鼓山,接引無數大眾與三寶結緣。 農禪寺在眾多護持菩薩的協助下,得以延 […]
位於北投大度路旁的農禪寺,由東初老人開山興建,為許多法師及居士踏入慈悲佛門的啟蒙地,兩年前在保存農舍等歷史建物的原則下,農禪寺重新整建,體現出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當年在定中所見「水中月,空中花」的樣貌,為都會人士營造出一處可以安定身心的禪修道場。 農禪寺是卅餘年前由東初老人所創建,東初老人圓寂後,聖嚴法師接續在此弘法,進而創辦法鼓山,接引無數大眾與三寶結緣。 農禪寺在眾多護持菩薩的協助下,得以延 […]
台南開元寺位於台灣臺南市北區,清朝時的柴頭港溪溪畔,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8月19日公告為二級古蹟。該寺創於清朝康熙年間,原稱海會寺,是台灣著名的寺廟和最早創立的官方寺院,對近代台灣佛教的發展關係頗深。該寺亦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開元寺的前身是明永曆三十四年(1680)鄭經為奉養其母董氏而建的北園別館,在董氏去世後該園遂廢。 進入清朝之後,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周昌也曾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 […]
臺南孔廟,亦稱臺南文廟,建於東寧王國(鄭氏王朝)時期的1665年,是臺灣最早的文廟。清初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因此亦稱全臺首學。孔廟建築莊嚴宏偉,氣氛肅穆,格局完整。廟旁蒼鬱的古樹,引人思古幽情。民國七十二年(1983)12月28日,公佈為國家一級古蹟….. 臺南孔廟創建於明永曆十九年(1665),由陳永華建議鄭經在承天府桂仔埔(鬼仔埔)建立,初設時僅設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又稱先師 […]
台南三山國王廟是由韓文公祠、三山國王廟、天后聖母祠三座合院式的祠廟相連而成;內部形成許多大小天井,極具通風、採光之優點,充分表現了粵東傳統建築的特色。祠與祠之間有厚實的山牆相隔,各祠擁有自己的前殿、正殿和院落,空間的展佈十分獨立而明確。 乾隆七年(1742),由臺灣知縣楊允璽、臺灣鎮標左營游擊林夢熊率粵東商民集資創建。 而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時,潮州舉人傅修、林文榜等潮州人士增建韓文公祠,並 […]
台南北極殿,據說是台灣最早之玄天上帝廟,創建於明鄭時代,所在位置是府城地勢最高的山丘—鷲嶺,北極殿主祀的是玄天上帝,曾是台灣明鄭時代最重要信仰。一般婦女大都認為玄天上帝是保護孩童的,所以每逢農曆三月三日上帝爺誕辰那天,都帶著小孩祈求平安。 北極殿的廟貌建築具店屋廟宇的特徵,但因經多次改建,已無古意,極為可惜。 還好保存了許多深具價值的文物….. 台南北極殿俗稱大上帝廟,創建 […]
臺灣首廟天壇,簡稱天壇,也稱台南天壇。地方居民俗稱天公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現址為主祀玉皇大帝的道教廟宇。該廟原址本來是鄭氏王朝政府官員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平坦空地,清咸豐四年(1854),才於祭天原址建廟立壇。 臺南天壇的現有廟宇外觀與名稱均是從1893年的大修後沿用至今。1985年,該廟宇經臺灣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 相傳1661年12月鄭成功佔領臺灣後,官方的祭天天壇即設於「鷲嶺」 […]
明天啟二年(1622)福建船戶劉定國,奉請湄洲媽祖(俗稱船仔媽)金身神像,橫渡黑水溝。航經笨港時媽祖顯聖,指示永駐此地,從此笨港十寨輪流奉祀,永保台疆。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與外九庄合建天妃廟於笨港,清雍正八年(1730)始稱之為「笨港天后宮」。 乾隆年間(1765) 三槺榔庄(現今雲林縣元長鄉客仔厝)的笨港溪邊由上游漂流來樟木,每逢夜晚即會出毫光,被庄民撈起後,而獻給笨港天后宮,依神示雕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