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廟宇
台南 四聯境 集福宮
兌悅門,是清代臺灣府城的設置14座城門之一, 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當前屬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也是現存四座城門中唯一還具有通行功能者。 清道光十二年(1832)張丙之役後,為了安定民心之故, 政府大幅在臺灣各城添加半月城,臺灣府城之西方外城亦因此 而建造,範圍從靖波門(小西門)延伸到鎮北門(小北門), 將鎮海門(大西門)包覆住。 兌悅門是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時增建,於隔年完工。 因建造基座使 […]
高雄 鹽埕埔 沙多宮
沙多宮主神伍府千歲,唐朝時期陜西長安人,姓伍名雲召, 世代 忠良,赤心為國南征北討,平定中原。勒封為南陽侯, 精忠報國之精神為一般民眾所敬仰, 故後代雕刻金尊以供朝拜。 1937年台南大宮町關帝廳武道場 西轅門道爺口發生妖魔作怪, 當時雷府千歲起駕附身蔡乞食為乩童收拾妖魔。 而後道爺口福嬸家女傭著魔發瘋有求雷府千歲。 雷府千歲再降駕收拾妖魔, 當時雷府千歲曰: 他有五兄弟: 大王紀正、二王范錦祥、 […]
台南 法華寺 建築工藝之美 (下)
法華寺創建於明永曆十八年(1664),位於台南市區東南的 法華寺,屬於佛教的曹洞宗,與開元寺並稱為台南兩大古剎。 法華寺原是明鄭遺老李茂春的故居,舊名「夢蝶處」, 由於「竹籬茅書,若在世外,閒花野草,時供枕席」, 所以又稱「夢蝶園」。 李茂春去世以後,茅舍被僧人們改為陶瓦, 規模略加擴大,更名「準提庵」。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鳳山知縣宋永清鑑於火神 崇祀的重要,在重修時便把前殿改為火神廟, […]
台南 法華寺 建築工藝之美 (上)
法華寺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桶盤淺,竹溪北岸, 前身原為明鄭時期隨鄭經來臺逸士李茂春的住所” 因其無心名位,遂於此栽梅種竹, 建園修行念佛,人稱李菩薩。 李茂春與明鄭參軍陳永華為好友,兩人時常在此園交遊, 陳永華並為此園題名,贈「夢蝶園碑」給李茂春。 而在永曆二十九年(1675)李茂春去世後, 其僧友將其故居改建為「準提庵」,供奉準提菩薩。 清治時期後,康熙二十三年(1684)臺灣知府蔣毓 […]
(夜訪) 台南 金華府
金華府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廟內主祀關帝與馬李黃三王爺, 是臺南市裡少數命名為「府」的廟宇, 表達出其做為王爺廟的特質。 金華府位在神農街上,過去是臺灣府城五條港區的北勢街。 該廟是由一群在五條港碼頭工作,來自泉州晉江的許姓苦力 集團集資所建,裡頭供奉著他們從家鄉帶來的關帝爺。 該廟在同治十三年(1874)與光緒14年(1888)再修過, 歷年的整修大致上維持其古貌。 由於原屬地方性廟宇,規模不大、 […]
台南 東嶽殿 (岳帝廟)
臺南八協境東嶽殿,俗稱嶽帝廟(岳帝廟),主祀東嶽仁聖大帝, 創建於明鄭時期,由鄭經於明鄭永曆二十七年(1673)正式建造, 為臺灣最早奉祀東嶽大帝之首廟, 亦為昔日臺灣府城七寺八廟、 府城八協境廟宇之一。 東嶽殿起源於明鄭時期在山川台紮營的官兵將嶽帝爺香灰袋 掛在附近一棵松樹下朝日祭拜, 信者日眾,於式於今日東嶽廟附近搭建草庵供奉東嶽大帝, 並將香灰裝入小袋中當作護身符以求去病消災。 據考證,當初 […]
台南 府城隍廟 建築工藝之美
城隍一名,最早見《周易》所說「城復於隍」; 《禮記》續載「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 水即隍(城濠),庸即城垣,水庸亦即城隍。 於是天子也祀城隍尊神, 後世舉凡一地設置行政區或興築城池, 必因應建立城隍廟以利崇祀; 依據明、清二代禮制,京都城隍封為「承天鑒國司民昇福明靈王」, 府城隍封為「威靈公」,州為「靈佑候」,縣為「顯佑伯」, 充分顯現各級城隍廟也有不同的身份與城位。 以清代臺灣為例,臺灣府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