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廟宇
再訪— 萬華龍山寺 (下)
萬華龍山寺為傳統匠藝的藝術殿堂。前殿的特色有八角藻井以及全台灣唯一的鑄銅龍柱。 大殿有金柱撐起的圓形螺旋狀藻井,相當罕見。整體的建築不論是石雕、木雕、彩繪和格局樣貌,都非常的精緻, 展現了台灣傳統寺廟之美,極具藝術價值。 初創之龍山寺,規模雄偉,雕塑精緻,歷經嘉慶二十年(1815)大地震重修, 同治六年(1867)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至民國八年棟樑遭白蟻蛀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 […]
再訪— 萬華龍山寺 (上)
早年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環境十分險惡,漢人前來墾植時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 後因漢人聚落漸增,三邑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1738)合資興建龍山寺, 並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 龍山寺不僅是居民信仰中心,舉凡議事、訴訟等均祈求神靈公斷。 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中,法軍侵占基隆獅球嶺,當地居民乃組織義軍,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 協助擊退法軍,獲光緒 […]
再訪— 淡水 清水祖師廟
淡水歷史街區是以往淡水商品的交易中心,也是最熱鬧的地區。除了中正路外,淡水一開始的發展地點是在重建街。 嘉慶年間,重建街以福佑宮和附近的公館口為起點,向北發展至牛灶口一帶,與淡水河成丁字型相交;而稍後發展 起來的米市仔街,就是今日清水街北段。 道光年間,由於北方山丘聚落日益開發,吸引重建街的居民自牛灶口延伸至城仔口,為重建街北段; 因為這段坡路很陡,人們稱為「崎仔頂」。咸豐年間,米市仔街向南段發展 […]
再訪— 竹山 連興宮
竹山鎮舊稱「林圯埔」。明鄭時期(1665年)鄭經頒布「屯田之制,以拓番地」,延申原本的軍屯至原住民領域, 派遣鄭成功部將,參軍林圯率屯丁200人由斗六門(今斗六市)入墾,越過阿拔泉溪(今清水溪),攻打牛相觸口(今中和里)。 林圯建立竹圍仔庄(今竹圍里)為根據地,將原居的鄒族魯富都(Luhtu)亞群驅逐至東埔蚋(今延平里), 雙方爆發數起激烈衝突。 1668年10月,鄒族人夜襲圍困竹圍仔庄,林圯與百 […]
古區 燕南書院 太文巖寺
金門縣志:「燕南書院:滄浯瑣錄云:朱子主邑簿,採風島上,以禮導民,浯即被化,因立書院於燕南山, 自後家絃戶誦,優游正義,涵泳聖經,則風俗一丕變也。 又云:燕南書院在浯州,宋時建,今莫詳其蹟。(舊志)按:同安縣志載朱熹以紹興二十一年主簿兼治學事, 五年秩滿。則朱子觀風過浯,當在此五年中。燕南即今太文山,俗呼燕龍,或巖龍,方音相合,今乃訛傳為巖人矣。 又按解智孚記廟記,朱文公簿邑時,有次牧馬詞詩,則文 […]
鹿谷 開山廟 鳳凰山寺
麒麟潭原名『大水堀』,是凍頂山下的小水潭,為進入鳳凰谷風景區的第一站, 波光粼粼,映照青山紅瓦,景致優美不亞於瑞士的湖光山色,被譽為南投八大勝景之一。 150年前,永隆村民利用三面環山之勢,築壩蓄水以供農田灌溉之用,而後漸漸擴大,形成一泓碧水。 目前水潭面積約有13公頃,四周遍植茶園,朝夕之間,薄霧輕蒙,景色極美。 開山廟位於鹿谷鄉麒麟山下、永隆社區入口處,就在麒麟潭(大水堀)畔。 開山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