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 圓通禪寺 建築之美
圓通禪寺俗稱圓通寺,位於中和區圓通路,佔地寬廣,林蔭清幽, 炎炎夏日於此乘涼休憩,頗能消暑解悶。 圓通寺創建於昭和元年(1925)由妙清尼師開山, 略具日式風味的仿廟宇建築。 寺廟正門兩側有獅、象的雕塑,一猛一柔,頗為逼真。拾階而上,有大彌勒佛像。 越過廣場便是樸拙雅淨的正殿,可見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菩賢菩薩 三尊大佛像盤坐其中,神情怡然。 圓通寺廟右側有一山崖,崖壁下方刻有許多石刻佛像及石 […]
圓通禪寺俗稱圓通寺,位於中和區圓通路,佔地寬廣,林蔭清幽, 炎炎夏日於此乘涼休憩,頗能消暑解悶。 圓通寺創建於昭和元年(1925)由妙清尼師開山, 略具日式風味的仿廟宇建築。 寺廟正門兩側有獅、象的雕塑,一猛一柔,頗為逼真。拾階而上,有大彌勒佛像。 越過廣場便是樸拙雅淨的正殿,可見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菩賢菩薩 三尊大佛像盤坐其中,神情怡然。 圓通寺廟右側有一山崖,崖壁下方刻有許多石刻佛像及石 […]
護濟宮俗稱「媽祖宮」,是在清乾隆46年(1781)由居民倡建,奉祀媽祖。 護濟宮創建後,香火鼎盛,在乾隆末期在附近形成市街,今廟東振興街即是古街道。 清道光19年(1839),麻豆分出頂街與下街,即穀里街為頂街,在上帝廟四周; 穀興街為下街,即護濟宮四周。 前清康熙年間,曾分香西庄、瓦磘等地。乾隆中葉以降,蔴荳港內海陸浮, 水堀頭蔴荳街漸告衰頹,街市西移, 蔴荳街北角上帝廟〔北極殿〕與西角媽祖 […]
靈泉禪寺矗立在月眉山腰上,四面環山,綠意簇擁,頗有沉澱人心之「禪境」, 創始於日治時期明治31年(1898),據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是國內知名佛教廟宇, 靈泉禪寺是台灣第一個具有叢林規模的禪剎, 也是台灣北部佛教寺廟的發源地, 更有「北台首剎」之名。 百年前,福建鼓山湧泉寺高僧善智、妙密禪師來台並在奠濟宮宣揚佛法, 因皈依信徒日益增多,所以決定另建寺廟,之後由信徒林來發捐出菜園坡地一甲, 並於隔 […]
毘盧禪寺座落於八仙山支脈太平山半山麓中,遠遠望去,丘陵起伏, 山林蒼翠欲滴,視野遼闊,南有大甲溪,北界太平山, 毘盧禪寺隱於樹海中,山光之美,可稱是未染世俗之塵。 毘盧禪寺緣起於台中縣神岡鄉的望族 筱雲山莊的呂氏家族。 創建人妙塵上人生於民國前25年, 為前清秀才呂厚庵先生之長女, 母親為霧峰名門的林家淑媛,生女四人之後, 呂厚庵及其父竟先後去世, 林氏於是頓悟了人生之道, 率領了四女及二姪至 […]
鹿港龍山寺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開始遷建,歷經十餘年間兵禍與天災的 遲延與毀壞,終於在多次陸續修繕後, 於嘉慶年間(1798)完備了初步之規模。 鹿港的開港 ,開啟鹿港商業及航運輝煌的一頁。 而原本位港口旁的龍山寺,亦必因之而香火鼎盛,信眾與日俱增, 不免有更新規模之需求;但因位處港津鬧區,腹地不夠, 地方士紳便發起遷建山寺。 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台灣北路水師協標鹿港汛千總陳邦光 […]
鹿港龍山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遷建現址, 歷二百三十餘年;目前鹿港龍山寺的建築大體保留自清道光、咸豐年間重修時的舊貌。 鹿港龍山寺不惟歷史悠久,其寺廟建築規模宏大,格局完整,工藝精細,別具匠心, 是台灣傳統建築中最具有藝術、建築與工藝等完整歷史價值的作品之一。 鹿港龍山寺現獲頒定為台灣之「國定古蹟」。 鹿港龍山寺遷建前原址所在,舊地名「暗街仔」 相傳鹿港龍山寺創建年代為 […]
虎山巖,又寫做虎山岩,一座主祀觀音菩薩的廟宇,位於彰化縣花壇鄉 虎山街,屬於彰化縣縣定古蹟,同時也是一處宗教旅遊勝地。 清朝時,虎山巖為彰化八景之一,有「虎巖聽竹」之譽。 《彰化縣志》記載:「巖左右依山環抱,茂林修竹,翠巌丹崖, 遊覽之勝,與碧山巖等。每當春夏之交,禽聲上下,竹影參差,清風徐來, 綠陰滿地,置身其間,彷彿神仙境界。」 虎山巖縣定古蹟,主祀觀音菩薩,是出家人的清修之地。 清乾隆十二年 […]
醒靈寺位於埔里愛蘭橋頭旁, 是台14線公路進入埔里市區的重要門戶, 每年新春時節總是擠滿了點「元辰燈」安太歲的人潮, 是埔里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 醒靈寺創建於清光緒年間, 廟內主奉關聖帝君、呂洞賓及灶王爺。 相傳早年埔里有一民眾為讓母親戒除毒癮, 因而在家供奉關聖帝君祈求神靈, 後來果然成功戒毒,也吸引了鄰近居民爭相參拜, 由於信眾日益增加, 眾人便蓋了一座廟宇來供奉神像。 後經重建與遷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