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是一座美麗的港口風景城市,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和<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等稱號。 廈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2004年被聯合國
授予<聯合國人居獎>,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最適合人居城市>。

利用前往金門參訪的機會,透過小三通模式,前往廈門一帶短暫停留;
此次入出境期間只有短短五個小時,主要到訪地點為有<海上花園> 之稱的<鼓浪嶼> ;
其間在廈門市區停留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

也因如此,僅僅造訪了<中山路>一帶商圈

可謂驚鴻一瞥….

晉太康三年(282)當地設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併入南安縣。
唐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升為同安縣,
轄域包括現在的廈門市、金門縣及龍海市東北部。

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
明洪武二十年(1387)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


清順治七年(1650)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5)置思明州
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改為台灣道);
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泉州府同知分防,雍正五年(1727)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

閩海關廈門口設立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次年5月正式對外辦公。

鴉片戰爭後,<廈門港> 成為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口岸城市之一。
咸豐二年(1852),廈門島設置英租界。光緒二十七年(1902)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區。

民國三年(1914),清代地方區劃制度廢除,廈門島自同安縣獨立分置<思明縣>。



現在的<思明區> 係2003年根據大陸國務院、省政府關於廈門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
由原來的開元、思明、鼓浪嶼等三區整合而成。

廈門中山路是最能代表廈門商業活動的一條街,也是外地遊客到廈門一定會造訪的地方。


<中山路>是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

日據時期稱為<大漢路>(19331945),文革時期稱為<東方紅路>(19661979)。
中山路長約1.2公里,西起輪渡鷺江道,中跨思明南路與思明北路的分界點,東達新華路
(即今廈門市公安局,原廈門市工人文化宮所在地)與公園南路相連。



中山路始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沿街均為閩南風格的騎樓建築,
2006年起以< 舊城中山路歷史風貌街區>的名義受保護,嚴禁大面積拆除以及開發活動。
 

 

中山路沿線是廈門商業的發源地,目前仍然是廈門市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2008年由廈門晚報評選的< 最廈門30地標> 中獲得票選第一名。

對於第一次來到廈門的外地人來說,想要逛街,當地人一定推薦的就是中山路,
這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也是最熱鬧的商業區,不僅商品多,人潮更是一波接著一波,
它代表廈門的繁華,就像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東京的銀座和紐約的曼哈頓
一樣,是廈門人最引以為傲的一條街。


 

中山路的建築都有騎樓,騎樓是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
大約在鴉片戰爭後就傳入鼓浪嶼和廈門。

這種建築有著濃郁的南洋風情,粉紅和乳白是主色調,經過歲月的洗禮,斑駁的牆體
與古舊的木窗更為騎樓增添了幾分特有的神韻。

相較於中山路的新潮與流行;



臨近中山路旁的附近巷道中,歐陸建築風格的街屋鱗次櫛比, 保有更多的舊街風情….

等待歸航的心情….

以及無緣一面的中山路夜景

驚鴻一瞥而能印象深刻的

正是這樣的街景奇遇….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