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護宮俗稱「金包里媽祖廟」,位於大同村金包里街,為全鄉鄉民信仰中心,俗稱「大廟」,
主祀媽祖,兼祀三教教主(孔子)、關帝、水仙尊王、神農大帝及佛祖。創建至今已有二百年以上
歷史,,善男信女到此行香,絡驛不絕,遇有廟會更是人山人海,為北海岸上最具代表之廟宇 ……
明清時期,福建沿海泉州人率先來台,據有了台灣西部許多平坦肥沃的原野,使得稍後前來台灣
的漳州人,只能往更深入丘陵或更偏遠的地方發展,
台灣北海岸的淡水、三芝、石門等鄉鎮,較為西邊,以泉州人為主,
而靠東邊的金山、萬里與基隆,則以漳州人為主……
金山老街的漳州人以李、蔡、王、陳等姓氏為主。
清嘉慶(1796~1820)年間,相傳有尊媽祖神像漂流擱淺在野柳海岸石洞之內,被當地莊民發現,
就近立草壇奉祀,爾後因這座媽祖神跡屢現、神靈顯赫,信徒大增,吸引了大批民眾前往參拜。
嗣後遵聖母指示建廟於現址(大同村金包里街),先賢黃士進捐獻廟地及水田山林作廟產,
嘉慶十四年(1809)落成,命名為「天后宮」,爾後再更名為如今的「慈護宮」。
五開間的格局也是金山老街上最具規模的廟宇。
廟內三川殿的兩根黑色龍柱由火成岩所雕刻,為同治十二年(1873) 所留下來之古物;
前殿大部分則是在日治昭和十年(1935) 所改建而成的。
在民國五、六零年代又經幾次改建、整修,形成今日規模,
民國七十年在一旁增建聖母大樓,樓前兩尊石獅據說是舊廟時期的古物。
廟內同治十二年(1873)之龍柱,浮雕雅緻,分別為張廖簡三宗及郭姓弟子所獻;
另有光緒元年(歲次己亥)之對聯,云「慈眾人猶一人聖功昭宇宙,護弟子若赤子毋德配乾坤」。
則為蔡姓弟子所獻納 ……
除龍柱、對聯與石獅外,三川殿上方的「水德配天」匾為日治時期金包里堡之居民所捐獻。
其他重要的匾楹計有:
光緒癸巳年仲秋日(1893) 海天贊化 甲子科舉人(1864)張書紳書
光緒癸巳年仲秋(1893) 海寰昇平 甲子科舉人(1864)張書紳書
同治癸酉歲 (1873) 聖澤同沾 張廖簡三宗弟子仝敬立
同治癸酉歲 (1873)季冬立 丁丑端月重修(1937) 郭姓弟子敬獻 (龍柱)
聖神廟貌本天成燭臺對峙 母后水功隨地見香案排山
同治十二年(1873)歲癸酉孟冬吉旦 江夏黃姓弟子敬獻
慈航普濟在水之湄錫聖恩 護國無方倪天之牀顯母儀
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歲孟冬吉旦 永邑弟子敬叩
慈眾人猶一人聖功昭宇宙 護弟子若赤子母德配乾坤
光緒元年(1875) 歲次乙亥桂月吉旦 蔡姓弟子敬奉
走入位於廟旁的金山老街,眼前依舊保持古風的建築,甚至是傳統的米店及藥材店,
都難免讓人神遊回顧時空交錯的百年前,想見當時的繁華模樣 ……
每年大抵有3大慶典:
農曆3/23祈福典禮、4/15媽祖生以及7/15中元普渡,
並於元宵節日施放天燈,吸引許多民眾參觀,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