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舊酒廠位於花蓮市中華路,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花蓮港支局花蓮酒工場」,以製造紅酒、米酒為主。

直至民國77年,隨著酒廠遷廠,
舊酒廠結束六十餘年的製酒歷史。


後由文建會接管,與民間投資攜手整建營運,
成為現在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要讓舊酒廠的歷史底蘊,
持續釀製出甘醇的文化與創意。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最早為1913年由「宜蘭振拓株式會社」
設立的「花蓮港工場」,專門製造紅酒和米酒等酒類。
臺灣總督府為了在1922年7月實施酒類專賣,於1922年4月11日
先重整了專賣局的組織,徵收宜蘭振拓株式會社的酒廠,
並設立了「花蓮港專賣支局」,附屬有「壽造酒場」和
「菸草耕作指導所」,並管轄「花蓮港專賣支局臺東出張所」,
而後壽造酒場廢止,改設「花蓮港造酒場」。



1924年12月25日,「花蓮港專賣支局」改稱「專賣局花蓮港支局」,
而「花蓮港造酒場」改稱「花蓮港酒工場」。
1933年7月,開始啤酒專賣。1934年6月開始樟腦專賣。
1942年7月,開始度量衡、火柴專賣;同年11月,專賣局
玉里出張所廢止,併入花蓮港支局。

1944年,花蓮港專賣支局和酒工場遭到美軍空襲,
遭到了嚴重損害。
專賣局花蓮港支局的鹽、酒類、香菸、火柴販賣管轄範圍
為花蓮港廳全境,菸草耕作管轄範圍為花蓮港廳 (花蓮郡カナガン社
(和仁)以北地區除外)、臺東廳,樟腦、樟腦油製造的管轄範圍
為花蓮港廳、臺東廳關山郡。





花蓮港支局亦負責管理花蓮廳下指定保護的天然樟樹林,
此保護林原為殖產局在1909年指定,在1912年改由專賣局負責管理。
花蓮港菸草試驗場原為殖產局移民課位於豐田村的指導所農場,
其在1918年4月廢止後改由專賣局作為「豐田菸草耕作指導所」,
在1934年12月改稱「花蓮港菸草試驗場」。

由於業務整併需要,菸草耕作指導的業務逐漸轉移到餘1935年6月
新設立的「壽菸草耕作指導所」,
並於1940年4月皆遷至壽村。


國民政府接收專賣局花蓮支局之後,將其改稱「臺灣省專賣局
花蓮港酒工廠」,並對廠房進行修復,並繼續生產酒類產品。
1947年,臺灣省專賣局改制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

花蓮酒廠則改稱「第八酒廠」,並於同年菸酒分立,結束製菸業務。
然而,1951年的地震造成花蓮市區與酒廠的多棟建築受損。
1957年,更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花蓮酒廠」。


花蓮酒廠在後來因廠區發展受限而考慮遷廠,
1988年遷至美崙工業區,
舊廠業務於是停止。


在閒置多年之後,2002年9月23日花蓮縣政府公告花蓮舊酒廠
登錄為歷史建築;同年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將花蓮舊酒廠規劃為「花蓮創意文化園區」,
開始廠房建築修復與園區規劃。
2006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接管花蓮舊酒廠,
進行修繕。
2012年,花蓮文創產業園區開放。
園區內的廠房經過改造後轉身成為藝術空間,
舉凡展覽場、小劇場、倉庫、辦公廳,
處處是懷舊風與現代感結合的樣貌,
也是花蓮現今許多重要藝文活動場域;


除了舉辦藝文活動,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以帶動在地
文創產業為首要任務,園區有許多充滿當代生活風格的小店,
每一個空間多是不同小店融合在一起的共生空間,
假日也會不定期舉辦市集,
是花蓮最具文創活力的據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