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628.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距今二百餘年前,麻豆原為一荒陬濱海地帶,

麻荳港則為倒風內海東南方之汊港,據臺灣府誌記載   :

「倒風港分三叉,西南為麻荳港,南茅港尾港,北為鐵線橋港。」

DSC_2625.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26.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港水流經麻荳社社北迄於社頭的水堀頭,水堀頭即為碼頭所在,

舟楫往來商業盛極一時;其外緣沙洲林立,今海埔池王府府址的

海埔里即位此海岸沙地。

DSC_2617.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18.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22.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23.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嗣後,天然環境的變因,麻荳港航道漸告淤塞,

東起水堀頭,經貓求港、后虞朝、天保寮、下隙仔港、

箕杆港(北勢港)、南下加輦邦(今北勢里)、蚊港厝(今大埕里)

西出油車、經埤頭港、大汕腳,延伸至海埔、港仔尾等地,

DSC_2616.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24.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港灣浮覆後,或變成為窪地,或成為港塭,

海岸線乃漸次西移,原本濱海之古麻荳社

遂成為內陸地域。

DSC_2620.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32.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前清初葉,祖先在寮子廍定居後開始種植甘蔗,

當時從唐山運來「石車」從事「製糖事業」,

因為「糖廍」有很多草寮,所以地名才叫寮子廍,

現大都種植文旦及菱角等農產品。


DSC_2621.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該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藔仔廍、溪底藔(已消失)等,

明治三十六年(1903) 6月,該庄編入「藔仔廍區」,隸屬於鹽水港廳。

1909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藔仔廍區改隸屬於臺南廳。

DSC_2619.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大正九年(1920)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

該庄改制並雅化為「寮子廍」大字,

隸屬於臺南州曾文郡麻豆街。

DSC_2627.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28.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30.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里內護安宮、東嶽殿香火鼎盛,

東嶽殿主祀東嶽大帝,護安宮主祀天上聖母,

宮後祀奉趙府元帥、輔信將軍。

DSC_2629.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DSC_2631.JPG - 麻豆  寮子廍地區傳統民居

里內之宋江陣是五王廟遶境時

不可或缺之要角………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