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收藏資料顯示,先是明治三十五年(1902) 10月20日,
彰化廳長須田綱鑑陳報為了興建彰化、鹿港間的道路,要拆毀部分城牆,
拆下的舊磚、石材則全用於彰化、鹿港間三處橋樑工程上。
總督府在1902年十二月二日正式給予認可。
明治三十六年(1902) b5月20日須田廳長報請准予拆除西門城樓房屋,
原因是樓屋木材腐朽,有安全上之顧慮。
明治三十六年(1903) 11月4日,須田廳長報告為了拓寬道路以及建設臨時下水道等,
需要遷移家屋及修建諸費用,經費支出上有所困難若是臨時下水道設施,利用城牆古磚,
以少許經費即可完成。
日後漸次建正式下水道,若也利用這些古城牆之磚,也可節省經費。
而且彰化城牆在下雨之時皆會遭到破壞,每次須付出修繕經費,
欲維持現狀實須多額經費,故擬請准予先從城牆毀損處取所需古磚,
漸次使用之,亦即要毀掉整個彰化城牆,取用築城古磚作為建材。
對此總督府在1903年11月26日即發文認可。
彰化舊城歷經這三次工程及安全考量等因素,
於二十世紀初期終於漸次被全數拆除。
依據古文獻上的舊地名記載,
將彰化古城的範圍對照到現今巷弄的街道圖上,
可推演出早期清朝巷弄延續至今的痕跡與其分布;
今日彰化舊市區境內主要以和平路、中華路及民族路所切割形成,
恰巧對應到古時候的北門街、大西門街、東門街與南街等,
彰化長壽街屬於都市計畫中的新道路,
與清朝就存在的中正路幾乎平行,
算是彰化外圍的新街區。
原本記載中此路段有不少街屋建築,
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大新商事會社………
可惜目前僅剩下長壽街194、196號兩棟街屋;
當中一家為餐飲店,另一間則是碾米工會所承租;
街屋本身興建資訊則因
資料闕如有待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