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酒廠」創立於日據時代大正5年(1916),最初原為民營的「芳釀
株式會社酒造廠」,專門製造 清酒、蝴蝶蘭及人參酒。
大正11年(1922),台灣總督府將酒類列為專賣,而將酒廠徵收為公營,
改名 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廠」,
以製造米酒及各種再製酒為主。
光復後,政府接收日產,酒廠改名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酒工廠」,
後來隸屬於「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改稱 「台北第一酒廠」,
生產的「太白酒」受到民眾喜愛。
後來又研發出各種水果酒,開啟了台北酒廠營運的 黃金時代,
因而有「水果酒工廠」的美譽。
民國77年(1988年),台北酒廠搬遷至林口後,廠區閒置,
後來政府將廠區提供給藝文界 做為創作場所使用,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
文建會再將它規劃為「華山文化園區」,仍 以提供藝文創作的展演活動使用。
台北酒廠所在地,日據時代屬於「樺山町」,
是為了紀念第一任台灣總督 樺山資紀而命名。
光復後,更名為「華山」。
中央藝文公園,西起林森北路,與台北車站遙望;
東至金山北路,對面即光華商場;北邊鄰市民大道,與華山公園分列
馬路兩旁;南面西半為北平東路,東半與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相銜接。
涵蓋之地區,包括台鐵局本部舊址、中央車站(台北車站)
周邊、中央藝文公園及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園內的建築物,大多建造於1920至1930年代,
又因製酒的特殊需求,而具有獨特的建築特色。
每一棟建築前都設有 解說牌,介紹建築的原有用途及建築風格。
酒廠遷走後,這些老建築具有的懷舊氣氛及藝術氣氛,加上建物室內高挑的 空間,
適合各種藝文活動使用,
因此一度荒廢的酒廠舊建物能幸運地被保存下來,列為歷史古蹟,
同時也轉型為藝文展 演場地,
將古蹟活化,老建物也重新找到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