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慈惠宮創建於道光年間,自1837年立爐,主祭祀天上聖母,

而它同時也是這以客家族群為主流的區域之中,極為罕見的幾間媽祖廟之一。

除了它本身的文化特殊性以外,慈惠宮屋頂上朱朝鳳的交趾陶作品,

其品相至今仍維持得甚為完整。









根據通霄鎮志記載:

「通霄」一名由來,原是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之「風呢樣」〈Honeyan〉,

一名「屯消」〈Tonsuyan〉社之所在。

此外,又有一說:在清代時,因本鎮昔日南勢溪水深可停泊商船,為銅鑼、三義、

苗栗等地貨物「吞」吐「銷」售中心。

閩南語「霄」與「銷」發音相同,所以稱「吞霄」

清治時期部份有志之士開始改稱「通霄」










在鄭氏王朝以前,本區大部份原是平埔族之一道卡斯族吞霄社所在地(亦稱屯消社)。

鄭經時代派右武衛劉國軒經略本區,這是漢人正式進入本區的開始;

1683年滿清入台之後,吞霄社屬『苑裡堡』,後改『竹南三堡』,

先後屬諸羅縣、彰化縣、淡水廳、台北府、新竹縣,

1885年台灣設省後,在中部地區增設台灣府,分新竹縣為新竹、苗栗二縣,

通霄即歸台灣省台灣府苗栗縣通霄二堡管轄。







 

吞霄堡轄區東與三叉莊交界,西至吞霄港,南以房裡溪與大甲溪為界,

北以高澗山與苗栗堡為鄰,吞霄街為主堡中心。





 

據說朱朝鳳的作品,通霄慈惠宮這裡,算是保持得較多的。

朱朝鳳留存在慈惠宮的交趾陶,是屬於低溫燒時期的作品,

其色調溫潤而平和,姿態生動。

陳世仁老師將之評為朱朝鳳藝作生涯之中上段的作品。







 

慈惠宮在重建的時候,請來的這些傳統名師,不僅一位。

1948年主持重建的大木匠師,是新竹的徐茂發。

打造木雕的師傅,就有李金川、李松林、黃龜理等名師,

不可謂不豐富……..




 

在石雕作品,便請動了大稻埕張木成,

與泉州峰前匠派蔣再木為其打造。

門前的石獅子,虎邊部分則是陳萬金所執鑿。

彩繪部分更有劉沛與張劍光互作龍虎邊對場。






 

通霄慈惠宮雖然無如一般大廟般金碧輝煌,

但在讓人得知其典藏眾多物件的來頭以後,懷古敬仰之意,驀然而生。

另外在廟宇的左右兩側,也按重建捐助的慣例,建立了芳名碑。

然該處有一處奇特的現象。








別于一般的直接捐助金錢,慈惠宮祭祀圈內的信眾,

是真正地落實了「以米代金」,以米穀作為對慈惠宮重建的捐助費用。

 

因此墻上記載的捐項,便都是某某捐助多少斗升的記錄。

十足體現了當地在早期淳樸的民風

與生活面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