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街是為新竹市最早的商業街。

北門街的範圍,一說為目前的北門街,從城隍廟口向北延伸經長和宮到中正路,接水田街

在清代,北門大街為竹塹城中心向北出城的道路,是竹塹通往艋舺的官道的一部分,

也是城內通往海運交通的舊港的交通路線。

北門大街最繁榮始於清代,是清代至日治時期新竹市最重要的商業中心。



 

北門大街因有郊商,成為北台灣兩岸貿易貨物集散地。

大陸的貨物由舊港上岸,運到北門街長和宮,再由此轉運到其他地方。


 

北門大街曾發生兩次祝融之禍,兩次大火將新竹市最早發展的商業區幾乎燒盡。

1886年清代晚期,由靠城隍廟端的北鼓樓延燒附近商家。

日治初期1901年發生第二場大火,由靠近長和宮的金德美商隍廟號延燒,

新竹城北門拱辰樓也在此次大火中燒毀。


 

 

至日治時代中葉,因都市計畫將都市重心移轉至東門,

行政中心與日人社區於東區發展,驛前大道的開通、火車站的使用率提升以及新竹機場開闢,

北門大街的重要性逐漸由驛前大道(今中正路)所取代。



北門老街位於新竹城隍廟斜對面,

範圍大致上從北門街的北大路口延至北門街五十四號的街段,

路段上還保有少許的傳統建築風格。

這條路是新竹市最早發展的商業區,卻經歷了二次的大火侵蝕,

如今街道上新舊建築夾雜,呈現多樣風貌………..



街上的清代傳統的建築幾乎毀盡,僅剩下紅磚圓拱的「亭仔腳」以供憑弔,

街上還有一些大正時期的巴洛克與現代主義的建築林立,

街上經營佛具、打鐵、棺木、陶瓷器、藥店等傳統店家還零落的在老街上經營,

夾雜著現代化大廈的老街,錯雜其間,帶給人時空的錯亂感。


從舊城中心的都城隍廟起連結鼓樓內街、米市街,一路延伸至長和宮外,

七百多米的北門大街上林立著各種商舖,是日用品及農產品交換的集散地,

也是許多郊商及地主的聚居地,

北門大街從十九世紀就是竹塹城的商業發展中心,

也曾經是北部最熱鬧的一條大街。



周益記是北門街上代表的仿巴洛克式建築,

根據該建築內神明廳的立柱記載,1880年前周益記就已經存在

1923年,該建築由新竹望族李家,以買賣方式轉移給周敏益



而後周敏益將門面改建成仿巴洛克式建築,1926年落成

周益記於2013年正式成為市定古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