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岩是鼓浪嶼的最高峰,也是鼓浪嶼的標誌性景點。

日光岩頂是鼓浪嶼看日出日落最好的地方,可以360 俯視鼓浪嶼全島及廈門市區部分景色。

內部景點日光岩寺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

這裡原本是一個山洞,後以巨石為頂建成寺廟。

 

日光岩原名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日光岩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

相倚而立因此別名「晃岩」,為鼓浪嶼島的最高峰。

 

 

日光岩之所以得名有幾種說法。

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裏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

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

另外,由於此處是鼓浪嶼最高的峰,每當太陽升起時,第一屢陽光

即會投射在此,而稱為「日光岩」。

 



 

 

此處留有明末清初之時鄭成功在此操練水師,

所以留下的龍頭山寨遺址,而寨門據說是按照鄭成功身型而設置的………

 



 

日光岩寺位於日光岩的山腳下,始建於明代是一座精巧玲瓏的寺廟,規模很小但是香火很旺。

由於規模較小,所以在院廟的設置上變得非常獨特,一般廟宇的山門、大雄寶殿、彌勒殿、正殿…等

都在同一中軸線上,但由於日光岩寺的規模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彌勒殿與大雄寶殿是對合而設的,

也成為世界唯一。

 

 

日光岩寺的正殿為圓通寶殿,供奉觀音菩薩,

寺廟實際上是一個天然石洞,以一巨石為頂,後依山形地勢建起寺廟,

所以也稱為「一片瓦」。

 

 

 

初名蓮花庵,岩后有蓮花庵石刻,岩洞口横梁上雕刊明萬曆丙戌年(1586)冬重修。

當时僅有石室一间,由出家女眾在此住修。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台籍舉人石國球之族兄石濟灼與友人曾永鈞、李瑞懷、

林鐘岩、林國禎等建旭亭于蓮花庵后,石國球為作《旭亭記》,盛稱日光岩旖旎風光。

 


 

此時日光岩蓮花庵己改稱寺,寺中有方丈,瑞球上人即為岩寺住持。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興泉永道道尹俞成過日光岩訪瑞球長老,作詩两首题刻崖壁。

道光年間(1821—1850),楼亭倒塌,寺宇倾危。

 


寓居鷺島的長樂人林鍼發心重修寺宇,又翻建東西两厢房,并在石室前建一座拜亭。

其親筆题刻鹭江第一四個大字,成為日光岩一處的人文勝迹。

 

 

光绪初年(1875—1885),僧六湛住持日光岩,曾對寺宇進行重修。

民國十五年(1926),住持僧清智對岩宇進行全面翻修拓建,

在西厢翻建大雄殿,奉三世尊佛,東厢建僧舍楼房。

 

民國二十五年,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曾在東厢寮房閉關靜養,并為楼房题匾,稱為日光别院。

1962年,旅菲僑僧善契法师募資重修,擴建佛殿、藏經閣和一座三層樓房。

 

 

日光岩第一景,大石上刻著「鼓浪洞天 「鷺江第一」,

這二句其實是不同的人所刻,且刻字的時間差了二百多年,

其中「鼓浪洞天」是在1573,由江蘇丹陽丁一中所書,

「鷺江第一」則是由清道光年間寓居鷺島的長樂人林鍼發所刻,

由於林鍼發的署名特別大,才讓後人誤會這二句話都是他所題的。

 



 

 

日光岩蓮花庵前的巨石上有楷書横题晃岩二大字,

為1916年朱兆莘所書。

 

「天風海濤」則是民國四年(1915)由福建巡按使許世英所題。

一塊巨石上的三幅石刻竟穿越了三個朝代!

寺後有石階上登,可達龍頭山寨遺址………..

 

日光岩古稱龍頭山 。清順治四年(1647),鄭成功辟廈門為抗清復台基地,

龍頭山 (即日光岩)為其建寨屯防址之一。

 

 

 


 

 

寨址原砌築石寨牆基本上已毀,今存東側寨牆一段及寨門一座於日光岩東麓山腰上,

寨門與兩側翼牆均以花崗岩條石壘疊而成。

門高1.74米,寬0.8米,兩側寨牆共長4.5米,高2.9米,整體保存完好,

寨門前方設有石階通向山下蓮花庵………..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