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龍溪縣流傳社嘉慶九年的《榴陽郭氏族譜》記載:

肇基祖十二使公,字裏之號覽溪,乃世居光州固始縣,因高宗朝賊魁造反閩疆官軍莫敵我,

隨唐歸得將軍陳政奉旨征閩,後卜居于漳榴山之南,築溪為田,曰榴陽。

早在元末至正年間,就有榴陽郭氏家族的苗裔遷徙他鄉,

明萬曆年間,十二使公的裔孫郭維源、郭汝愷、郭夢燕、郭大彩等人移居台灣、上海、蘇州、南京等地;

清康熙年間,郭氏族人郭達禎、郭錫淡、郭錫德等前往南洋謀生,

因清政府海禁而客死蕃邦知汶、吧國、三寶壟等者不計其數……..

據了解,早在唐末,漳州就有人到南洋謀生。

到了明成化年間,漳州月港對外貿易興盛,漳州華僑人數驟增,「閩南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

月港貿易興起時,更多的漳州人從月港出發僑居東南亞各國和日本。


可以說,月港的貿易路線,同時也是閩南僑民的遷移路線。

當時月港擁有18條通往東西洋的航線,與東南亞、南亞和東北亞等47個國家和地區有直接貿易往來,

並且以呂宋為中轉站,與歐洲一些國家進行間接貿易。

沿著海上貿易路線,閩南地區華商、僑民足跡遠至南亞,甚至歐美。

 

在西班牙於1571年占據呂宋之前,就有中國人寓居呂宋。

隨著漳州月港—菲律賓馬尼拉—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大帆船貿易的發展,

特別是巨額利潤和墨西哥銀元的誘惑,更多漳州人前往呂宋。

 

 19世紀末20世紀初,漳州籍華僑在菲律賓的發展達到頂峰,

湧現了創建天一信局的郭有品,以及控制五金行業、金融業的楊氏家族等等。



漳州角美,對於大多數生活在廈門的人來說會有些許陌生,

角美的發展似乎並不引人關注。角美一個名為流傳的村子,相信更多人會一片茫然。

而恰恰就是這樣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曾經見證海絲路上的輝煌歷史。

這裡出了位赫赫有名的中國郵政「祖師爺」,

還留下了中國第一家民間郵局天一總局。

天一批館是由旅菲華僑郭有品於清光緒六年(1880) 在故里漳州府龍溪縣

二十八都流傳社創辦,時稱「天一批郊」;清光緒十八年(1892) 改稱為為「天一信局」,

並擴大為四個局,設龍溪流傳為總局,廈門、安海、呂宋為分局。

 


流傳村是個以郭姓為主的單姓聚落;

據史料記載,流傳郭氏一族亦屬榴陽王郭氏一脉。

郭姓其始祖相傳名為虢仲,為周文王姬昌之弟,封於陝西寶雞稱為西虢,

東國後來被鄭國所滅,西虢則移到河南陜縣,在春秋時代被晉國所滅,虢仲的一部分後裔,

向北移入山西平陵,稱為北虢,後來被晉國所滅。

後來再遷到太原、汾陽一帶,即以郭為姓氏。

十二使祖諱淑翁字理之,號覽溪,河南省固史縣人,真名魚。

唐高宗總章二年,以二十九歲之英年。同歸德將軍陳政公,入閩平亂,

那時福建還是一個落後地區,尤其是今日漳州一帶,大半為「蠻獠」所據,

地方是沒有開闢,行同是化外之區。

「蠻獠」作亂,更使得漳潮間的人民很不安,於是朝廷令陳政統領南行軍總管事

出屯龍溪柳營江(北溪的一段)東畔以平亂。

後來陳政在儀鳳二年(677)病故,由他兒子陳元光文武兼施、恩威並濟,

在垂拱年間創置漳州,替福建開闢了一個大都會,十二始祖唐制將軍營下重要的僚屬,

則開闢漳州以柳營江(今北溪為漳州九龍江之主幹),做策源地,

卜居于漳州龍溪二十八督之郭埭,即在九龍江下游。

 

郭埭有榴山,待在山南故稱「榴陽」,是為「榴陽始祖」,

其在上址落籍並開發出一個以郭姓為主的大村落,郭公死後也葬於此,

所以稱之為「榴陽始祖」。

郭淑翁做了兵馬使,大家為了表示尊敬,把「十二將軍」和「兵馬使」連起來

簡稱「十二使」,此後郭淑翁於晚年在遷徙到漳州龍溪,

這就是郭姓榴陽始祖的由來……….

天一總局主要由北樓、宛南樓、陶園構成。

北樓是當時總局的辦公場所,

而一旁的閩南古厝建築應即是

郭有品家族居住的地方。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