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蔡氏古民居建築群里,就恍如身處一座五光十色的閩南建築博物館,精彩盡收眼底。
這個建築群包括15座宅第和1座宗祠,計大小房間近400間,東西長200多米,南北寬100多米,
總建築面積16300平方米。
主體建築為硬山式屋頂,雕樑畫棟,磚石浮雕,窗欞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
門牆廳壁書畫點綴,自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
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雕琢內容豐富多彩,
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
蔡氏古民居一律青石牆腳、紅磚牆身,還有紅瓦頂和燕尾脊,
屬於典型的閩南皇宮起大厝。
清同治乙丑年,僑居菲律賓的富商蔡啟昌回到官橋漳里村,相中村邊那塊叫「漳州寮」
的風水寶地,於是他斥資買地,大興土木,開始興建蔡氏豪宅。
當時,許多建築裝修材料都是從菲律賓海運過來,
加之閩南獨具魅力的雕刻藝術和裝修風格,構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建築圖畫。
其後,蔡啟昌之子蔡資深繼承父業,他認為「久遠之業,商不如農」,
遂在漳州寮廣購荒地,組織蔡氏族人開墾,築祠堂,建宅第。
由此蔡氏古民居漸成規模,其宏大規模、嚴整布局,為閩南地區所僅有。
「錦亭傳芳」「莆陽世胄」「荔譜傳家」等書法經常出現在宅第的大門匾額上,
書法大多是楷書或行楷,由書法功底深厚的名賢題寫,莊重嚴謹。
這些題字記載著家族的由來;蔡氏一脈是從莆田(莆田別稱荔城)移居過來的,
體現了主人追本溯源、不忘先祖的情感。
在啟昌厝正立面的外牆上,還有一幅用磚條拼接的對聯,
「錦亭衍派,荔譜傳家」,線條以方代圓,結字屈曲於方格之內,
風格有點類似於繆篆。
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
而且反映了受印度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
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同時,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規模、嚴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飾、豐富的內涵,
從而被譽為一座地地道道的閩南建築博物館。
有專家稱,
官橋的蔡氏古民居與閩西的永安土樓,
為福建的兩朵民居奇葩……….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