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古民居由蔡啟昌、蔡資深父子於清同治年間(1862)至宣統三年(1911)興建。
2001年,蔡氏古民居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之後陸續開始修繕工作。
2012年11月17日,閩南紅磚建築群作為廈門和泉州聯合申報的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蔡氏古民居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歷時40多年建成的蔡氏古民居建築群,集各種建築特色為一體的閩南「小故宮」。
現存較完整的宅第共16座,總建築面積有40多畝,
建築多為穿斗式結構,硬山或卷棚屋頂。
前后座之間鋪寬10多米的石埕,山牆之間有兩米寬的防火通道。
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軸線取南偏西5度,
夏季南面日曬不入室內,冬季北風被後牆擋住,
為閩南地區民居的最佳朝向。
建築群的布局體現閩南建築文化的「風水」玄理,
具有按中軸線對稱排列和多層次進深、前後左右有機銜接等特點。
廳堂是奉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寬敞明亮。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座座雕樑畫棟,
門前牆磚石浮雕,立體感強,窗梭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
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
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
走在蔡氏古民居建築群里,
就恍如身處一座五光十色的閩南建築博物館,精彩盡收眼底。
素有「閩南建築大觀園」、
「閩南小故宮」等美稱………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