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51850.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安海古為泉州古港之南港,因境內有條九曲灣舊名為「灣海」,宋開寶年間,

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安」,始名「安海」

宋代為泉州古港之南港,建鎮至今已800多年。

P9251845.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46.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安海屬晉江縣治下開建鄉修仁里,稱為安海市。東為舊市、西為新市

由于海外貿易發達。元佑二年(1087),泉州設立市舶司,於安海設立徵稅關卡,

因境內有一清澈石井故稱「石井津」。

P9251844.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43.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51.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後因兩市徵稅紛爭,建炎四年(1130)設「石井鎮」首任鎮監為朱松(朱熹之父)協調船舶稅務。

元改安海為都,屬於晉江治下,為八都。

明承元建制將「石井鎮」拆分為兩個鎮,南安石井沿用「石井」為名。

P9251849.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52.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因安海屢受海盜入侵,故希冀平安所以晉江安海則改稱「安平鎮」。

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

P9251847.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48.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後庫位于安海鎮的東側。

早期,後庫村南面有對外通商港口及碼頭,

是歷史上重要的海上絲綢之路遺址遺跡之一。

P9251853.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54.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58.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55.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據了解,後庫陳氏入閩始祖陳鄙公係河南光州府固始縣人,

于唐末五代時隨王審知入閩,初居泉州,後移仙遊。

傳至八世孫陳可大,為宋政和二年進士、賜緋金紫魚袋,任廣東肇慶郡守。

P9251855.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60.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61.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64.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59.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可大之次子陳仲珪,授朝奉郎,任福建同安知縣,自仙遊遷居安平(即現安海)鰲山境,成為後庫村陳氏肇基祖。

族譜記載陳仲珪的祖父陳汝器娶寶文閣待制少保朱紱之女。

朱氏在仙遊,賢德好施,創辦公益,修路造橋,救災賑濟。

P9251857.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P9251856.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P9251862.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傳説她的善良感動天地,因而上天兩度飛錢滿室。因此傳説,並為彪炳先祖善舉,後世以錢庫為派係,

而以飛錢為族名,世稱為飛錢陳氏。

飛錢陳氏遂以飛錢傳芳為堂號…………

P9251865.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63.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朱氏相夫教子,把三個兒子教育培養成材:

長子陳可行官居國子監丞,次子陳可久官武舉秉議郎,

三子陳可大賜進士第,官朝散累贈大夫,官至廣東肇慶郡守。

P9251871.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70.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P9251866.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67.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昔日在通往安海後庫陳氏家廟的道路上據說立有 5座牌樓,牌樓群比肩接踵,氣勢浩蕩不已。

可惜的是,由于歷史久遠、歲月更迭之故,

如今僅余飛錢里之名以及接官亭的遺跡而已。

P9251873.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74.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72.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祠堂周邊的巷弄,推測也是以飛錢陳氏聚集之地………

後庫村陳氏族人自陳仲珪公以來,賢才輩出,

其中二世祖陳概公,字安榮,任德化縣知縣;陳樞公,字安發,任長樂縣知縣;

三世祖陳怘公,字志統,任浙江金華知府;明萬曆乙丑科進士陳廷詩公,官授刑部郎中;

明萬曆庚戌科進士陳應春公,則官授戶部主使,任雲南按察副使,等等。

P9251869.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68.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飛錢陳氏向來以熱心公益著稱,不僅古代如此,現代亦如是,

旅港鄉賢陳永建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0年以來,他累計為安海公益慈善事業捐款超過8000萬元,

這些錢大部分用于家鄉的教育事業。

P9251875.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77.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P9251876.JPG - 安海  後庫傳統民居

巷弄之中保留有一些洋樓,

猜想也是這些表現出色的僑民所興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