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範宮崇祀開山媽祖之始,始於明末清初時期。
清康熙二十四年(1985),湄洲純真老禪師,佩奉湄洲廟(原朝天閣,
於康熙二十二年更為正殿)之正六媽神像,自海豐港(即現今「六輕港」)附近登陸到臺,恭祀於故「海豐港街」。
聖母威靈顯赫,普受崇敬,經地方善信虔誠叩求聖母金身留臺永祀,逐發起建廟並塑像以便崇祀,
廟名「拱範宮」意求「拱衛範圍之生靈平安永康」。
迨至乾隆年間,新虎尾溪洪水成災,分三大支流沖入海豐港,港口埋沒,居民流離,
旋奉聖母指示,於乾隆七年(1742) ,神人一志,鶯遷於現處……..
清代方志對拱範宮的記載,以(雲林縣采訪冊)為先。
拱範宮在麥寮街;
三楹、三進,廊房九間。嘉慶庚申年公建。前殿祀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大士。
道 光壬辰年,舉人林廷璋、林世賢重修。
其叔姪為感念麥寮開山媽祖祐其叔姪,於嘉慶年間科舉題名而重修,
拱範宮筤次重修,鹿縯人士於拱範宮發費頗巨,重修遺物,
該宮尚保留有鹿港陳銓世所獻之泉州白石石 柱一對現移為三川殿小港之基柱、泉州白石旗竿座一對
(現為千里眼、順風耳之基座),及其叔姪共同具名於道光壬辰年所獻之「神昭海表」掛匾,
以為紀念其叔姪二人從鹿港遠至麥寮重修麥寮拱範宮之永久紀念。
迄今廟史已超過三百年…….
民國95年6月20日雲林縣政府正式發文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拱範宮巍立麥寮街頭,規模宏壯,雕樑畫棟,內外陳設,古色古香,華麗美觀。
共分四進:第一進為三川,第二進為天公亭,第三進為正殿,供祀聖母。千里眼、順風耳,立定兩側,
石獅一對,蹲於門前左右,威嚴動人。
第四進為後殿,供祀觀音菩薩。後左龕供祀父母,右龕供祀註生娘娘。
左右側邊有十八羅漢神位。左殿供祀五文昌夫子,右殿供祀五穀王。
後殿之左室為玉毫堂,供祀開山老禪師,紀念其開山事蹟。
宮內四周,環境幽境,尤竭盡雕刻之能事,且殿中懸掛清嘉慶、光緒二帝頒賜之匾額,具歷史意義。
正殿屋頂年久失修頹落處處,遇雨成災現已進行整修之中 …….
廟前的棚子也讓拍攝變得困難。
廟前通衢正是舊街所在 ,
只是所剩街屋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