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969.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南門外巡司埔竹蓮寺附近,在道光年間金廣福設立大隘後隨著進墾東南山區,漢人與先住民衝突解除之後,

內山物資如木材、樟腦的輸出與交易帶來的商機,漸漸成為城廂東南村落,改善了居民選擇當地居住的意願,

對竹塹城南地帶的發展帶來顯著的影響。

DSC02957.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同時竹塹城內居住空間有限,磚城外土城內原為水田的腹郭地區,成為核心人口飽和後向外發展的延伸空間,

居民漸次移於此。竹蓮市場形成的原因與竹蓮寺有密切的關係……..

DSC02956.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DSC02954.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竹蓮寺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廟宇,常有信徒前往膜拜,再加上位於交通要道上,廟前漸漸形成市集,

由於攤販越來越多,逐漸跨過南大路,延伸至竹蓮街,直至七十五年蓋了新的竹蓮市場,情況才有所改觀。

在整個新竹縣市地區的漢人拓墾過程中,王世傑在新竹市的墾業具有決定性的先導地位。

DSC02955.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DSC02953.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他與族人在康熙五十年代(1711-)進入平坦的竹塹社地,將新竹市城隍廟附近、東門、暗街仔一帶土地大致

墾成(即城隍廟到東門市場附近),到五十年代晚期,王世傑墾拓的範圍大概在頭前溪下游與客雅溪下游之間,

卻獨漏東南一帶的區域。

DSC02969.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其後,隨著官方軍事駐防與拓墾制度的改變,移居於竹塹的移民增加。

在新竹地區,有些工事於塹城東南沿金山面、埔頂、石頭坑、雞蛋面、巡司埔一路向南蜿蜒,

雖然塹城週遭平坦可耕之地大多已經水田化,塹城的商人開始收買水田化土地的小租權,但竹塹城南廂一帶,

卻還保持「塜墓放牧之地」的狀態。

DSC02962.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金廣福設立大隘後,對竹塹城地帶的發展帶來顯著的影響。

因為與先住民衝突的解除,以及内山物資輸出與交易帶來的商機,加上竹塹城内居住空間有限,

土城內原為水田的腹郭地區,成為都市核心人口飽和後向外發展的空間。

DSC02961.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DSC02967.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DSC02960.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清代晚期竹塹城城內(由外郭土城範圍算起)之人口分布,以北門、西門人口最多。

南門外此時的人口數字雖然不是非常突出,但與(淡水廳志)所記同治年間城南聚落的情形比較,

竹塹城南只有巡司埔莊、溪仔底莊二莊,且「俱係小戶」;

可知到光緒二十年(1895)前後,竹蓮寺周邊的新興聚落(尤其巡司埔莊)已有明顯的成長。

DSC02963.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DSC02964.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前文中的巡司埔其地在新竹火車站調車場往南到南壇一帶,包括今竹蓮、寺前、南大、頂竹四里…….

清雍正九年(1731)竹塹設巡檢一員、民壯二十名,民壯按例不支工食,仿屯田,

給就近草埔,任其開墾租贌,以資生活,故因此名之。

DSC02968.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清代之巡司埔莊及園中央莊(約今南大路以西一帶,地勢高亢,故昔日水田少,旱園多)合稱為新興莊。

明治三十四年(1910),日政府變更地名,將清代的南門外、園中央、巡司埔、爾雅家等莊,併為「南門外」,

但在地人仍習慣稱之為新興莊。

DSC02966.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DSC02965.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至昭和十年(1935,日政府再變更地名及行政區域,將此區之東部,劃為黑金町 ;

竹蓮寺前有寺前路 , 附近聚落即名為寺前社區 ;

社區內僅存少數的街屋…….

DSC02958.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大橘井藥粧店原應是間老店 ?

按: 「橘井」的典故說的是西漢時湖南一位叫蘇耽的道人,身懷絕技,對母親極為孝順,後得道成仙。

在成仙之前,囑咐母親,明年將有疾疫流行,到時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葉來救治。

 第二年果然發生大規模疫情,他的母親便遵照囑咐,用井中泉水泡橘葉施救眾鄉鄰,活人無數,一時傳為佳話。

DSC02959.JPG - 新竹  寺前舊街印象

橘井泉香」一詞與「杏林春暖」、「懸壺濟世」一樣,在中醫學界膾炙人口。

過去醫家常常以「橘井」一詞或橘、杏並用來為醫書取名,諸如「桶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寺前巷弄中有一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物 , 應是原貌保存下來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