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寮李家,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因此又稱燕樓李家、燕樓李氏,

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也是淡水的望族。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中寮燕樓李家來台開基祖。

乾隆十六年(1751),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

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台,

初期在關渡落腳,乾隆二十一年(1756)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


來台之初李鼎成以行醫為業,但因當時淡水一帶人煙尚稀,求醫治病者寥寥無幾,

實在難以養家餬口,後來在妻子的苦勸下,不得已棄醫就農,為人耕種做稼,生活困境

才逐漸獲得舒解。

李鼎成、林耀娘夫婦育有二子:李臣春和李臣連。

乾隆五十四年(1789) 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山腳水源地,

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


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李太平、次子李長生、三子李江中、四子李山石,成為日後李家

發展的四房主幹,從此子孫繁衍,並逐步擴散分居到忠寮、水梘頭、林仔街等地,

淡水人以忠寮或燕樓李稱之。



咸豐十年(1860)到光緒二十年(1894))的三十多年間,燕樓李家分中文武科考者,高達10人,

地靈人傑,例如監生李山石、貢生李花霖、武秀李火炎、

光緒十一年(1855) 乙酉科,李祥奎(貽電)、李應東(宗炳)叔姪同榜,

分中武舉54名和42名,尤為美談 …….


光緒十七年(1891) 辛卯科李應辰(宗聘)高中文舉,與李宗炳武舉被譽「兄弟同舉」等等 ;

皆其後人,人才輩出,文風鼎盛乃成淡水之望族對於淡水之開拓、文教貢獻宏大。

忠寮竹圍仔八號宅,是進入忠寮李厝的最先看見的第一幢古厝。


座落在水源國小旁的道路右方的桂花樹橋附近,獨自 隱居在翠綠的山林間,周圍溪流環繞,

後有山丘前有梯田,宛如匿身在俗世中的桃花源。

竹圍仔八號宅的地方上俗稱「旗杆厝」,為李家四柱公厝,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

由李氏大房四子李懋蟾肇建。宅前左右曾設置旗杆兩座,是李氏宗族古厝中唯一設有旗杆的宅第,

但早年受風災損毀而拆除。



二進雙護龍四合院格局,多燕尾屋脊,依山坡地勢前低後高建築。

第一進為五開間門廳,門面採凹壽設計,燕尾昂揚氣勢非凡,建材以石材與斗仔磚砌、

杉木為主,門廳牆基與櫃檯腳的石雕,雕工精緻,故事題材十分豐富。



外部門窗以石條櫺窗與竹節石窗為主,為傳統山居防禦的工事之一。

據說第二進為五開間正廳,穿斗式屋架,三關式格扇與直欞窗,正廳上方懸有「歲魁」匾額,

為李家先祖李花霖於清光緒四年(1878)中歲貢生時,由布政使司兼福建提督夏獻綸所立。



門廳與正廳形成祭祀內埕,右內護龍廂房維持完整,

但左內護龍廂房已受風災損毀屋頂……

門口掛上不歡迎造訪的告示 ;

對於內埕也只能略為想像

(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