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中葉,台灣劃入清版圖,南部土地的開墾日漸飽和,閩粵人口密度又逐日增加,因此來台

墾荒的據點,便由昔日的南台灣,向北遷移,轉向台灣北部。

最早因八里坌位在淡水河口南岸, 利於船隻停泊,遂成為移民者最初的拓墾之地。


(清貤贈  奉直大夫  顯考富足陳府君之封塋 )
  

清雍正二年(1724)隨著墾殖拓荒的移民人數持續增多,商貿也熱絡起來,逐漸形成『八里坌街』。

雍正十年(1732),閩粵移民於此開發的路線由八里坌沿著觀音山山麓拓展到獅子頭、庚寮庄

(今 更寮)、和尚庄(今蘆洲)、新庄(今新莊)及山腳(今泰山)等處。


清代時或有所聞,先人擇葬五股獅子頭,結果子嗣旺通,風聲傳出,陸續有人葬居此地;

日治時期,觀音山以獅子頭闢為公墓地,墓葬更是集中墓葬於獅子頭一帶(據說是獅象捍門地)。

由航照圖與現地踏勘所得情況,進行推估,得知目前位於基地內的墳墓約有十多萬座以上 ,

堪稱全省最大的墓園。



獅子頭遠望眼前淡水河、基隆河美景,環繞台北盆地的大小山岳歷歷在目。

近處雖是滿地墓園,但建造於大正、昭和年間的墳墓隨處可見,

還有不少嘉慶、道光、光緒年間 超過百年歷史墳墓參雜其中。



從墓碑上的「兌山」、「西亭」、「儒林」、「燕樓」、「佛嶺」、 「金墩」、

「蓮溪」等, 可以想見當年先民如何漂洋過海,在台奮鬥及發展的歷程。

奉直大夫陳富足墓位於孝義路孝恩堂前不遠處 , 附近還有一座陳門黃太宜人墓 ;

因同屬殿前陳氏, 加上墓制形式雷同, 研判為同一家族所有…..



按 : 南院開基漳泉陳氏(南陳)始祖陳忠公,字中鄂,實公十四世孫,原籍京兆府(陝西)

萬年縣洪故鄉胄桂裏。忠公子邕,字崇福,號南山,史志記載,生於唐初,唐中宗神龍初進士,

官至太子太傅,一生修文弘釋,剛正不阿。與李林甫不協,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 736)被謫入閩。

始居興化,旋移泉州府惠安,後擇居漳州南廂山。後捨宅為寺,即今漳州南山寺,又稱南院。




邕公有四子一女,乃金紫光祿大夫夷則、諫議大夫夷錫、金花郡主、司空左丞相夷行、屯田郎夷實。

裔孫在漳、泉、廈及廣東潮汕地區繁衍,成為潁川陳氏入閩三大世系之一,

稱南院派、太傅派或陳忠派,通稱—潁川南陳。



(顯祖妣  賜佩壽章  發娘陳門黃太宜人墓)

邕公逝,夷則兄弟奔喪畢,偶夢隱於嘉禾(廈門島),怡然自得。

唐德宗年間,夷則、夷錫兄弟與邕孫儔,舉家三百餘口由同安渡海盡入廈門島。




裔孫在薛領之南浦源(即今浦園)等地生息砥礪,遂成鷺之望族。

約當北宋年間,十四世祖寶公自浦園分族開基殿前。

即殿前陳氏之起源……迨明定鼎,殿前逐漸復興。

至二十六世祖真泰公、陽泰公。兄弟棲身畎畝,積穀千廂,遺金巨萬。。




真泰公,字乾通,生四子:曰璿、瑾、璞、璧,皆居殿前,總稱天房 ;

陽泰公,字乾亭,生五子:曰斌、廉、俊、熙、益,斌分族馬壟,廉分族竹坑茂下,

熙分族金門烈嶼湖下,俊留居殿前,總稱地房…..

先人又從殿前分族集美、同安、永春、龍溪、漳浦各地,蔚成名鄉大村;

還移居金門、臺灣、東南亞。

墓手旁有宗姪陳廷植以及邑庠生張希袞的所書的家訓,

讓此墓多了一些文史價值……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