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臣名欽曾,字世會,號卜五,別署「 適園老人」,光緒元年(1875)生於竹塹北門,
父親李祖澤(樹業) 卒於其出生前一個月,母親又卒於十歲沖齡,幼失怙恃,零丁孤苦至於成 立。
少有大志,持身嚴謹。 口齒伶俐,文才洋溢,除長於古文外,其詩亦清適可誦,
平素蓄長銀鬚,望之慈祥可親。日治後,以地方耆老待之 ,多方致意籠絡,並贈紳章。
1920 年後, 任命為新竹街協議會員,不久以志趣 不合,辭職而去,築別墅南郊,名曰「適園」,
課讀督耕, 怡然自樂。後歷任新竹商工會副會長,新竹信用組合、朝日建築組合理事等職,
鑑於當時風俗習慣,跡近荒誕,草擬 「葬禮改善案」遺稿,以矯正世風。
昭和十一年(1936)去世時,其後 人照案舉行殯禮,以全其志。
如今從其身後墓葬看來確是如此……(詳前篇)
話說李錫金,原籍泉州府晉江縣岑兜鄉(雅稱銀江, 今石獅市永寧縣岑兜村);十四歲 時父親去世,
家境貧困,奉母命渡海來台,居竹塹城;初來 台,既無恆產又無親人,僅能受僱於人,以為
傭方式賺取微 薄的收入來奉養母親….. 錫金受傭之日,長 達數年,除將先期預支的薪金以勞力
償還外,平日勤儉之下 ,亦漸有積蓄。乃與昆弟共同營商,頗有盈餘,致家境日富 。
置房屋,購田園數百甲,稱富戶。
念伯兄早歿,撫養侄子 如親子,延名師予課讀,多成器。
李錫金壯年娶陳厚公長女陳氏為妻,生育十子。由於經商有成,家境富饒,錫金建私塾,聘名師,
極力栽培諸子讀書,求取功名。十子之中,除第七子和第九子早逝之外,其餘八子或由科舉正途,
或由捐官一途取得功名,
其中長子聯超,附貢生,候選訓導;次子聯城,國學生;三子聯芳,加五品銜中書科中書儘先教諭,
司紹安鐸;四子聯春,雲南省縣丞;五子聯英,國學生,軍功六品;六子聯青,佾生;七子景宜,早夭;
八子聯選,候補分州同知銜加二級請五品封典;九子清溪,早夭;十子聯萼,監生。
本篇所介紹的鄭太孺人正是李祖澤的元配, 李濟臣的母親。
李祖訓,字恢業,號警樵, 光緒二十年(1895)以歲貢生擔任台灣府學訓導,
弟祖澤,字樹業,號鐵樵,博學能文,以優行名列貢生;未幾卒…..
台灣通志記載: 李祖澤妻鄭氏迎娘年二十有四而寡。
李母鄭太孺人之墓位於牛屎崎山坡林間, 能發現純然是巧合之遇……
墓碑上記載為光緒甲申年葬, 大正甲寅年重修 ;
根據內政部編輯《禮儀民俗論述專輯》解釋如下:
清代一品官之妻稱一品夫人、二品稱二品夫人、三品稱淑人、四品稱恭人、五品稱宜人、
六品稱安人、七品至九品皆稱孺人。世人用此以自稱其母具有自勉與恭敬之意在內。
加「太」字乃係對之尊稱,有三代以上之用法,父在母歿者亦不能加「太」字。
墓左側有碑記一方:
標頭為 欽旌節孝李年叔母鄭孺人墓表
內容係由翰林院編修林炳章所撰, 江西布政使林開謩所書 ;
按: 林炳章 (1874-1923) ,字惠甯,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林則徐曾孫。
光緒二十年(1894)恩科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
編修。光緒二十九年(1903),委為欽差大臣,回閩考察憲政。光緒三十一年(1905),投資10
興建福州電力公司。翌年,任福建師範學堂副監督;不久,轉任福建高等學堂監督。
後赴北京任郵傳部丞參。辛亥革命後,出任福建軍政府鹽政督辦。
民國三年(1914),主持興辦福州市政及水利。民國五年,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
民國九年05月,出任閩海關監督。民國十一年10月間,再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後病逝。
林開謩(1862-1937)又名開謇,字貽書、號放庵,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人,
光緒二十一年(1895)登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散館,
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六年(1900),任河南學政。光緒三十二年(1906),署名江西
提學使。宣統年間,任徐州兵備道。
看來這碑應是日治時期修墓時才補立的吧?
即使如此,應該也算是珍貴的文物 …..
只可惜連同古墓隱沒叢林之間。
(部分資料引用自 新竹市文化局 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