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史記載: 李錫金,字謙光,泉之晉江人。年十四,來臺,居淡水之竹塹,傭於某商家。
顧念父母俱沒,歲時乏祀,每風雨,泣告主人,請豫給五年辛金,為親修墳。主人嘉其孝,許之。
洎長,與昆弟營生,家漸裕。又以伯兄早死,撫姪如子,延師課讀,多成材。
咸豐中,艋舺分類械鬥,蔓延將及竹塹,與鄭用錫赴各莊,竭誠勸導,患乃息。已而歲歉,辦平糶。
素好任恤,里黨稱之。同治四年卒。光緒六年,福建巡撫勒方錡題請旌表,入祀孝悌祠。
光緒八年,建坊於新竹北門外之湳仔莊。
新竹市文化局 人物志: 李錫金,字謙光,號義鍾,原籍泉州府晉江縣岑兜鄉人;
十四歲 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困,奉母命渡海來台,居竹塹城;初來 台,既無恆產又無親人,
僅能受僱於人,以為傭方式賺取微 薄的收入來奉養母親,十七歲時母親又告辭世,拮據的經濟
情況僅能以簡單的儀式為母送葬。後改傭於某商戶,由於性格樸實忠厚,深受信任與重用。
同時,錫金耿念 父母歲時乏祀,每遇風雨更是心切,因而前向主人泣告請求 先預給五年之薪金,
俾便修築親墳以了心願。主人念其純樸 真孝,受感動之餘立准其所請。
錫金受傭於該主人之日,長 達數年,除將先期預支的薪金以勞力償還外,平日勤儉之下 ,
亦漸有積蓄。乃與昆弟共同營商,頗有盈餘,致家境日富 。置房屋,購田園數百甲,稱富戶。
念伯兄早歿,撫養侄子 如親子,延名師予課讀,多成器。
咸豐年間,艋舺(今萬華 )分類械鬥,蔓延將及竹塹;錫金與鄭用錫赴各村莊,謁誠 勸導,
防患於未然,功不可沒。繼而年荒,挺身而出辦平糶 米,使鄉里廣受其惠。
卒於同治四年(1865)享壽 八十,後誥封為奉直大夫國學生。葬於御史崎。
孝子坊是光緒五年(1879)八月由新竹縣廩生林鵬霄等人臚陳李錫金孝行,懇請旌獎,
光緒七年(1881)題准建坊,光緒八年(1882)十二月在縣城北門外湳仔莊建坊。
1961年,因牌坊年久失修,且日漸荒蕪有傾倒之虞,
由李錫金後人集資搬遷至青草湖附近的現址。
該地區原是李家的土地,李家多數的墓瑩也都集中於此…..
石坊坐西南朝東北,坊高2.2丈,寬1.8丈,厚1.1尺,採用泉州白石材建造,
屬三層四柱三間造型,為全臺碩果僅存的孝子坊。
石坊額板以青斗石雕刻而成,柱坊間榫頭相接,夾柱石的形狀猶如葫蘆形的抱鼓石,造形優美。
雕刻題材在各個構件上,與新竹地區牌坊大致相同,手法雖略遜於楊氏節孝坊,但仍具相當水準。
除了豐富的雕刻圖案外,在四柱上皆陰刻有楷體對聯。
坊上置橫額兩塊,上面一塊,陰陽面均題:「孝子」,下面一塊,陽面書:「李錫金坊」。
牌坊上頂檐下,安聖旨牌,是古代旌表的最高榮譽象徵。
碑文所記如下:
聖旨 大清光緒壬午年陽月 旌表新竹縣原籍晉江誥封奉直大夫國學生 李錫金孝子坊
會請旌表芳名
閩浙總督部堂何璟 福建巡撫部院勒方錡 福建提督學政孫詒經 福建布政使司慶裕
臺澎學政道張夢元 臺北府知府陳星聚 新竹縣知縣李郁階 光緒壬午年孟東冬之月
李本仙根想當年陔咏馨羞八十業衣天爵貴 竹生孝笋看此日里崇綽楔九重芝荸海燸榮
光緒八年十月 三品銜臺北府知府通家弟 陳星聚頓首拜題
孝弟行鴻謨詔銜雙鳳 子孫詒燕翼天錫十麟 翰林院編修年丹姪 林紹年頓首拜題
九重天子獎完人善讀者跬步不忘綽楔地 八耄翁稱少艾諱言壽考笑噓猶是倒绷年
大清光緒壬午年孟冬 福建按察使司通家弟 張夢元頓首拜題
八十年體母氏深心存竹城馳譽 一片石表人倫大道楓陞承恩
欽加內閣中書如姪 王慶霖頓首拜題
拜題者均為當時重要之官吏 ;
這是台灣唯一現存的孝子坊,石坊基礎部分的夾杆石,形狀有如葫蘆形的抱鼓石,
更是這座牌坊的一大特色,也是全台首例。
無疑是新竹地區, 甚至整個台灣
極為重要的文物資產…..
W88
心中有曲自然嗨为爱创造新姿势你快回来,我一人忽悠不来!不要和地球人一般见识~~~爱我的人我不爱他我爱的人却不爱我所以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结婚回忆就像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
W88
心中有曲自然嗨为爱创造新姿势你快回来,我一人忽悠不来!不要和地球人一般见识~~~爱我的人我不爱他我爱的人却不爱我所以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结婚回忆就像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