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六年(1791)包括賴厝等十七庄的村民,共同損資在現今賴村里梅川西路興建「元保宮」,
主祀三官大帝和保生大帝,其間歷經兩次的重修,規模漸大。民國74年 開闢進化北路經過廟宇
左側,交通方便,香火更加鼎盛,廟方不斷建設,如今是本市規模甚大的廟宇之一。
北屯區舊稱三十張犁,早期為平埔族拍宰海(岸裡社)所屬荒埔地,康熙54年岸裡社土官
阿莫請墾,雍正年間由「六館業戶」鑿圳開墾後,以其土地面積取名三十張犁。
大正九年以其地處大墩街之北而得稱,改名為「北屯」。
康熙末年,有平和縣人賴天、賴帝、賴日明、賴福富等入墾於此。
乾隆年間,復有賴雲從、賴玩生、賴利生、賴振淵、賴寬等人,自祖籍地平和縣心田鄉
赤嶺來台中開墾,並將開發土地以五分比率分為兩庄,即今之三分埔、二分埔。
賴雲從(第十五世)有五子,天水、天仙、天河、天露、天在等,遂由三分埔移居「賴厝」,
設蔗部,從事製糖生產銷售,地名因此而得稱,於是賴家亦蔚為地方巨族。
臺灣地區屬副熱帶氣候,先民移居來臺,往往因無法適應瘴癘之氣,造成水土不服,
不時傳出瘟疫流行,為免於病痛,先民遂有供奉醫藥之神「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習俗。
宮內主祀醫藥之神—保生大帝,本名「吳夵」,
因醫術高明,死後民眾尊為醫靈真人或大道公,而廣為奉祀。
元保宮正是由賴姓自原鄉之心田宮奉迎保生大帝香火來台而興建。
據《台灣寺廟大觀》記載:
該廟建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道光二十六年略有修繕,咸豐七年由地方紳士重建,
大正十三年(1924) 再次修建。
現有正殿多為大正年間修建之成果 …..
元保宮正殿精緻的飛簷及雕花,
以及栩栩如生的左右護龍牆門,讓人不免細細觀察,思考著雕刻的精細以及功力;
內部供奉二宮大帝,配祀註生娘娘、城隍尊神等等,
尚有許多清代的遺物,如古匾金鼎、銅鐘、龍柱以及神桌…..
重要之匾楹計有:
道光貳年臘月穀旦 文普仙蹤 弟子 廖觀進 廖三捷敬立
同治庚午年荔月 穀旦 閤族蒙庥
前護理海塘金門等處地方總鎮 臺灣水師鹿港遊擊 賴榮敬獻
元黃正氣浩然存天高地厚水長逝 保合太和生者眾國泰民安物並亨
大正十三年歲次甲子冬月吉旦
劉育英拜撰并書 賴逢恩拙荊 賴林氏允 獻納
澤潤生民 光緒乙亥恩科中式第陸拾叁名舉人 陳廷章立
元德著延陵昇化同□□ 保民在屯北靈通臺島□
大正十三年甲子仲冬穀旦 賴堯贊 堯梧獻納
保我黎民大展神威除孽種 生當晉代端醫帝后著奇方
大正甲子仲冬穀旦 羅懷珍敬書
賴文盛 賴華 賴龜 賴苔 簡眾攀 簡青蕃等 仝獻納
元保宮主要分為正殿、中殿與凌霄寶殿,
宮前左右各有古榕樹一棵,翠蔭若蓋,分鎮門庭兩側,
其中中殿為二層樓,附有牌樓、鐘鼓樓;凌霄寶殿則約十四樓層高,共為五樓,
遠從凌霄寶殿高處向下望,可將元保宮全景盡收眼底,一覽無疑。
由殿內沿革及獻納名單來看,幾乎清一色為賴氏宗族主導; 可見其地域及宗族之特色。
無論如何,舊廟被妥善保留下來,是值得慶幸的。
目前是三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