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 萊萊磯釣場 海岸之美
萊萊海岸為東北角海岸海蝕平臺最為發達的地區,北有三貂角屏障,東為太平洋黑潮經過, 極適合藻類和浮游生物生長,因此孕育出繁盛的魚類生態。 但是這一大片的海蝕平台上可是還是有變化的,這裡有如牆壁般拔起的火山岩脈、也有海蝕溝和如洗衣板的 幾何線形圖形等,這些的地形可都是大自然和造山運動所留下的痕跡。 萊萊地層為大桶山層,岩層為厚砂岩與頁岩互層,在互層中熔岩侵入裂隙,冷卻後形成岩脈, 而後風化侵蝕,易侵蝕 […]
萊萊海岸為東北角海岸海蝕平臺最為發達的地區,北有三貂角屏障,東為太平洋黑潮經過, 極適合藻類和浮游生物生長,因此孕育出繁盛的魚類生態。 但是這一大片的海蝕平台上可是還是有變化的,這裡有如牆壁般拔起的火山岩脈、也有海蝕溝和如洗衣板的 幾何線形圖形等,這些的地形可都是大自然和造山運動所留下的痕跡。 萊萊地層為大桶山層,岩層為厚砂岩與頁岩互層,在互層中熔岩侵入裂隙,冷卻後形成岩脈, 而後風化侵蝕,易侵蝕 […]
相傳在明天啟6年(1626)5月,一艘西班牙船隻行經台灣東北角一海灣,船上水手見到海岬外伸和三座小峰比鄰排列, 恰似其故鄉聖地牙哥城,遂稱此地為「Santiago」,後來被當地人音譯為「三貂角」。 因此,三貂角灣附近的部落便稱為三貂社或山朝社。 至於三貂社的原居地,依據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採集的資料,應該是一個被稱為Sanasai的地方。 此外,從昔日三貂社人的大聚落,即今貢寮鄉雙玉村新社,找 […]
位居台灣東北角的濱海聚落貢寮,從前是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三貂社的生活領域, 三貂社本名為「基瓦諾灣社」(Kivanowan﹞。 千百年來,該族便居住於此,過著以漁業為主,狩獵、農業為輔的生活。 後來相傳在1626年(明天啟6年)5月,一艘西班牙船隻行經台灣東北角一海灣,船上水手見到海岬外伸和三座小峰比鄰 排列,恰似其故鄉聖地牙哥城,遂稱此地為「Santiago」,後來被當地人譯為「三貂角」。 因此 […]
雙溪區位於新北市東部,境內多山。牡丹溪及平林溪在區境內交會,因此得名雙溪。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 自三貂堡和文山堡的部分庄成立雙溪庄,屬台北州基隆郡。 戰後境內第一次進行行政區域規劃時,雙溪庄改為雙溪鄉。原屬臺北縣基隆區, 後來在基隆市獨設為省轄市之後,才改設為臺北縣的直屬次級行政區,改為臺北縣雙溪鄉, 2010年底五都升格,改制新北市雙溪區。 雙溪的發展有正式文字記載係在清乾嘉之際,漢 […]
北部濱海公路80.8公里處,公路與海的交界處有一大片平滑柔順的風化岩石, 那是進入東北角一連串地質之旅的開端; 南雅海邊的岩石千奇百怪,可說是東北角最明顯的象徵,而神似彩繪的風化紋路更是南雅岩石最優美的特色 ,順著岩石層面的波紋,讓人想像古世代的海水流動的生命力。 南雅海岸由於山勢陡峭,所以海崖及海蝕風化岩最為發達, 因為這一帶的岩層屬於大埔層砂岩,其海岸岩塊的垂直節理甚多,砂岩的特性 […]
瑞芳街,為1938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當時轄屬台北州基隆郡 ; 1920年~1938年原為瑞芳庄, 昭和13年(1938)2月11日才升格為街。 瑞芳街轄域內分為𫙮魚坑、四腳亭、大坑埔、三瓜子、柑子瀨、龍潭堵、深澳、鼻頭、焿子寮、九份、九芎橋、 猴硐、南子吝、水湳洞、草山十五個大字。 以前所指的瑞芳其實是目前俗稱『內瑞芳』的柑仔瀨,大正八年(1919) 瑞芳車站在龍潭堵成立,雖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