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日治時期,羅東街首任街長陳純精奔走設立林業相關設施, 當時太平山山區伐木業興盛,砍伐的木材均由鐵路運 至羅東作為加工轉運中心,使羅東逐漸興盛,成為蘭陽平原的商業中心。 日治時期台灣的三大林場太平山、阿里山與八仙山,其中以太平山的產量最大,初期以人力伐木、集材、運材, 經由蘭陽溪水流運送到宜蘭員山,後因清水湖水力發電廠的興建,無法管流運材,乃在 1924 年完成森林鐵路, 山區則改以蒸氣集材、軌道及 […]
日治時期,羅東街首任街長陳純精奔走設立林業相關設施, 當時太平山山區伐木業興盛,砍伐的木材均由鐵路運 至羅東作為加工轉運中心,使羅東逐漸興盛,成為蘭陽平原的商業中心。 日治時期台灣的三大林場太平山、阿里山與八仙山,其中以太平山的產量最大,初期以人力伐木、集材、運材, 經由蘭陽溪水流運送到宜蘭員山,後因清水湖水力發電廠的興建,無法管流運材,乃在 1924 年完成森林鐵路, 山區則改以蒸氣集材、軌道及 […]
「鑑湖堂」,位於宜蘭市進士里,進士里舊稱擺厘,原為噶瑪蘭族擺厘社的聚居之地,陳氏家族於清朝移入 蘭陽平原後建造,從此成為擺厘地區最主要的漢人聚落。 經過幾代族人的努力,「擺厘陳家」聚族拓墾成功,枝大葉茂、人才輩出,為宜蘭聞名的重要家族。 長久以來,「鑑湖堂」一直是陳姓宗族們的精神中心,格局完整,區域內有陳氏家廟(鑑湖堂正廳)、三合院、 登瀛書院及半月池等人文史蹟,以及落羽松園、荷花園及人工濕地水生 […]
楊士芳紀念林園為「蘭城新月」文化廊帶中,重要的鄉土教學的據點,也是為紀念楊士芳進士對宜蘭的貢獻, 表彰其刻苦奮發、敏而好學、熱愛鄉土的事蹟,宜蘭縣政府特於他參與倡建的碧霞宮,即岳武穆王廟的北側闢設 「楊士芳紀念林園」。 按 : 楊士芳,字蘭如,號芸堂,生於清道光6年(1826),卒於明治36年(1903)享年78歲,祖籍福建漳州詔安, 嘉慶19年(1814)祖父楊雀移居噶瑪蘭廳東勢清水溝柯仔林,道 […]
蜊埤湖和員山福園、員山公墓比鄰而居,正因為此一特點,讓蜊埤湖充滿了濃郁、神祕的殯葬民俗色彩, 由於它的所在位置特別,以往只有送葬隊伍往來,顯少有遊客出入, 自從宜蘭縣政府在此設立員山福園之後,在宜蘭縣立殯葬管理所悉心維護和用心經營下, 不但首創全國殯葬一元化,園區的自然美景(包括蜊埤湖)和生態,打破一般人對墓園的陰森感覺, 成為宜蘭最美麗的墓園,也是臺灣各縣市觀摩學習的對象。 由於員山福園每逢春、 […]
大礁溪 發源於雪山山脈的阿玉山,流貫枕頭山休閒農業區,地下伏流長年乾涸, 河床露出大大小小石頭,疊石磊磊,被當地人稱為「大乾溪」; 「望龍埤」又名軟埤,位在宜蘭縣員山鄉枕山村湖山國小後處。 宜蘭員山枕山村,早在數百多年前即因為地形山洪爆發、土石沖刷,在目前大礁溪山麓,自然行成一座湖泊, 面積約四至五公頃;因該湖屬於山中湖泊,海拔較高,湖水水位是隨著雨水量升降,因此湖中水量與當地居 […]
龍潭今屬礁溪鄉龍潭村,龍潭舊名大埤,廳誌云: 「四圍大埤在廳治西六里,四圍山腳隘寮之北,縱廣約各百丈,深四、五丈,以莊得名。」 「埤」字,台灣府志如此記載:「台地凡水所多處,不論圓池方沼,概名之曰埤,埤即陂之音訛也。」, 又云「陂又可當成埤解釋」,由此可見「陂」為正字,而「埤」為其音訛。(不過當地路名取大坡 ?) 關於「潭」,台灣府志卷五小餉如此記載:「平埔開窩,積水甚深,魚蝦多蓄其中。」 […]
武 暖原是噶瑪蘭族社的所在地,漢人移民也將之寫為「奇武暖」、「奇五律」、「幾穆蠻」等。 此社之族人有一部份於清道光二十年間(約1840)遷往頭城鎮番子澳、大溪、梗枋等地,並從事於捕魚, 也有一部份移居至白石腳附近開鑿山場以維持生計, 另有一部份則於清咸豐年間退居至花蓮港一帶。 又此武暖社之分社高東社, 於清咸豐年間由於疾病或失業之故而流散四方,最後終喪失社名。 武暖石板橋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