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間 出林虎之 茶園風光
清康熙20年(1681)前後,福建移民渡海來此,經開拓墾殖,漸次構成村落, 及至雍正元年(1723),始併於彰化縣域。 明治34年(1901)11月廢縣置廳,歸隸南投廳,屬南投廳下三堡,南投堡(番仔藔庄、新街庄、大庄、田仔庄、 下新厝庄),武東堡(廍下庄、皮仔藔庄、赤水庄、弓鞋庄、松柏坑庄、頂新厝庄),沙連下堡(湳仔庄、濁水庄、炭藔庄)。 明治42年(1909),屬南投廳下之濁水區(濁水庄、湳仔庄 […]
清康熙20年(1681)前後,福建移民渡海來此,經開拓墾殖,漸次構成村落, 及至雍正元年(1723),始併於彰化縣域。 明治34年(1901)11月廢縣置廳,歸隸南投廳,屬南投廳下三堡,南投堡(番仔藔庄、新街庄、大庄、田仔庄、 下新厝庄),武東堡(廍下庄、皮仔藔庄、赤水庄、弓鞋庄、松柏坑庄、頂新厝庄),沙連下堡(湳仔庄、濁水庄、炭藔庄)。 明治42年(1909),屬南投廳下之濁水區(濁水庄、湳仔庄 […]
「湳仔」地名由來,係因現今南雅村(為「湳仔」之閩南語同音異字)、中正村(鄉公所所在地)、 中山村一帶,昔日地形低窪,四周雨水匯集,地質泥潤,長年間成為沼澤,地方俗稱「湳仔」,因其 閩南語音 與日語「名間」(なま)之訓讀相近,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遂於大正九年(1920)將「湳仔」 改為「名間」,此為本鄉之地名由來。 但今日常被一般民眾或媒體報導誤寫為「民」間。 名間鄉有兩處平原:台中盆地、古濁 […]
名間鄉位於濁水溪中游北岸,面積83平方公里。在南投市以南,東隔集集大山, 鄰近集集與中寮鄉,南臨濁水溪遙望竹山鎮,西以八卦山脈之斷崖為境,遠眺彰化縣二水鄉、 田中鎮、社頭鄉於山腳下,北以新街旱溪緊鄰南投市。 東部係中央山脈延伸的丘陵性山地,西部是八卦山丘陵的東南端, 全域多台地、丘陵地,中間形成南北縱向的狹長形平原,直到濁水溪沿岸。 康熙年間〈1684- 1722〉,漳州漳埔縣吳夢海, […]
民國85年,基隆河截彎取直完工後,在南岸產生了一段長約12 公里的帶狀河濱綠地(原稱基河公園), 市政府於是將它們開發建設為都會型綠化公園。這些公園包括緊鄰松山的「觀山河濱公園」、內湖對岸的 「迎風河濱公園」、大直對岸的「大佳河濱公園」等; 三百多年前塔塔悠社、里族社、貓里錫口社等平埔族人聚居在台北盆地東緣的古松山, 與基隆河相伴共生。 清康熙年間,大加蚋堡的漢人進入「下塔悠」墾荒(松山機場、 […]
10年來最強寒流上個月的下旬報到,中央氣象局預報神準,不僅高山降大雪,且降雪高度也降至1千公尺以下, 26處知名景點如台北陽明山擎天崗、新北坪林茶業博物館、高雄向陽山等,紛紛降下了瑞雪。 氣象局說明急凍寒流為甚麼這麼冷的原因。原來,是因為箝制北極寒風的「極鋒噴流」不夠力, 關不住頑皮的北極寒風,讓冷空氣大舉南下,位處副熱帶和熱帶間的台灣也被掃到。 地球依緯度高低分成寒帶、溫帶與熱帶,寒帶在北緯66 […]
貓空以文山包種茶及鐵觀音聞名於世,佈滿了風格各異的茶藝館,不論白天或夜晚都深具風情, 白天到處是綠油油的茶樹與山景,許多登山步道也是台北市民遊憩的最佳去處,黃昏之後,貓空又變成妖嬌多姿的神秘女郎, 家家戶戶掛起了五彩燈泡,茶客安靜地泡茶聊天、欣賞夜景,抑或一大群年輕人開心地聚餐嘻笑, 都為貓空帶來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貓空是位在台北郊外木柵區格頭山的西南方,面對猴山五百多公尺高屏障, 「貓空」一詞與 […]
貓空纜車,簡稱貓纜,2007年7月4日啟用。 路線由臺北市立動物園西側至貓空地區,全長4.03公里,設有4站。 特點在於為台北市首座觀光休憩纜車,及臺灣最長、首座具有大眾運輸性質的纜車。新的交通方式除了能讓旅客 從高空俯瞰貓空茶園的景色,期待能保留貓空的純淨、完整的自然環境。 今日不坐纜車, 走訪貓空站周邊的一些風景…… 貓空是位在台北郊外木柵區格頭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