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西市場 (整建中)
西市場,居民習稱大菜市。位在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 中正路、正興街與國華街街區。 日治時期臺南最具規模最主要食材批發交易的市場。 最初建於明治38年(1905),為木構造建築, 因1911年臺灣南部颱風襲擊而倒塌。 大正1年(1912)重建為L字型鋼筋混泥土建物,為現今 所看到西市場本館,是日治時期臺南最重要的商業建築設施之一, 在臺南市的都市發展上具有歷史意義。 戰後西市場仍持續營運。然大約在19 […]
西市場,居民習稱大菜市。位在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 中正路、正興街與國華街街區。 日治時期臺南最具規模最主要食材批發交易的市場。 最初建於明治38年(1905),為木構造建築, 因1911年臺灣南部颱風襲擊而倒塌。 大正1年(1912)重建為L字型鋼筋混泥土建物,為現今 所看到西市場本館,是日治時期臺南最重要的商業建築設施之一, 在臺南市的都市發展上具有歷史意義。 戰後西市場仍持續營運。然大約在19 […]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2年(1937),原是日本勸業銀行 在台灣的五家分行之一,於1937年所興建做為臺南支店 使用的第二代銀行廳舍, 現則作為臺灣土地銀行臺南分行使用, 同時也是臺南市的市定古蹟。 日本勸業銀行原為日治時期繼大阪中立銀行與 日本銀行之後來臺營業的日本本土銀行, 在明治36年(1903)8月13日發布日本勸業銀行土地 貸款之律令後,勸業銀行遂於 […]
原臺南公會堂,其址原為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 所建之吳園,內有亭台樓閣、假山、池塘等設施,尤以 仿飛來峰之景最為引人。 日治時期建為臺南公館, 1911年落成,後來稱為台南公會堂, 為當時市民重要集會空間。 二戰後改為中山堂,再於民國四十四年改為省立社教館 並加以修繕,今庭園尚存留一部份。 原臺南公會堂,日治時期時臺南第一座具公共集會 功能的現代建築物,戰後曾長期作為臺南社教館使用, 於民國八十 […]
為了提供潔淨民生用水,改善衛生環境,1897年 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威廉巴爾頓(W.K. Burton) 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臺南地區的水源、 水質的調查,於1912年開始建設臺南水道, 以重力排水方式,提供臺南市區民生用水, 工期共歷時10年,於1922年完工使用; 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陸續完成 而功成身退,見證日治時期 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威廉•京恩蒙 […]
為了提供潔淨民生用水,改善衛生環境,1897年 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威廉巴爾頓(W.K. Burton) 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臺南地區的水源、 水質的調查,於1912年開始建設臺南水道, 以重力排水方式,提供臺南市區民生用水, 工期共歷時10年,於1922年完工使用; 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 陸續完成而功成身退,見證日治時期衛生工程 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整體之建築與 […]
原總督府專賣局臺南出張所,為臺南市定古蹟, 其曾做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出張所和台南支局, 負責菸草、酒、鹽等專賣業務。 此建築於民國92年(2003)5月13日公告為市定古蹟, 以最初的名稱「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出張所」為登錄名稱, 現為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日治時期台南地區最早的專賣機關為台灣總督府於 1900年4月實施食鹽專賣後所設的「台南鹽務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於1901年6月設立後 […]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簡稱為臺南二中或南二中。 位於臺南市北區。創立於日治時期大正三年(1914), 是臺灣第二所設立的公立中學校, 初名「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 臺灣總督府於日治時期大正3年(1914)發布告示第72號, 自5月11日新設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 原臺灣總督府中學校,則改稱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今建國中學)。 臺南中學校於同年6月23日於兩廣會館舉行開校式,並以其 作為暫時校舍。 […]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簡稱為臺南二中或南二中。 位於臺南市北區。創立於日治時期大正三年(1914), 是臺灣第二所設立的公立中學校, 初名「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 臺灣總督府於日治時期大正3年(1914)發布告示第72號, 自5月11日新設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原臺灣總督府 中學校,則改稱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今建國中學)。 臺南中學校於同年6月23日於兩廣會館舉行開校式, 並以其作為暫時校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