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 大甲 文昌祠
大甲文昌祠(又稱文昌宮)民國74年(1985)11月27日公告 為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文昌祠原為義塾,建於大甲城西門的 舊大甲街西側,主祀文昌帝君、朱熹、韓愈、魁星。 戰後增祀孔子,亦稱「大甲孔子廟」。 清同治年間,大甲人何清霖(同治六年丁卯科舉人),經向官府 請設義塾獲准,惟因經費龐大及廟地無著,一時無法齊備而作罷。 光緒十一年,台灣建省,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特重文教,力奏 增加台灣科 […]
大甲文昌祠(又稱文昌宮)民國74年(1985)11月27日公告 為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文昌祠原為義塾,建於大甲城西門的 舊大甲街西側,主祀文昌帝君、朱熹、韓愈、魁星。 戰後增祀孔子,亦稱「大甲孔子廟」。 清同治年間,大甲人何清霖(同治六年丁卯科舉人),經向官府 請設義塾獲准,惟因經費龐大及廟地無著,一時無法齊備而作罷。 光緒十一年,台灣建省,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特重文教,力奏 增加台灣科 […]
金山金包里老街是基隆北海岸最早開墾的地區, 依文獻可追溯至乾隆年間的契約。嘉慶初年,漁民在野柳海邊石洞 內發現有一尊媽祖神像,地方百姓捐錢建廟,並塑造一尊媽祖做為 紀念,將原先漂流而來的媽祖神像放於大尊神像腹內, 俗稱「二媽」, 石洞也被百姓尊稱為「媽祖洞」。 嘉慶十四年(1809)年間,在金包里街興建的媽祖廟落成, 初名為「天后宮」,後更名「慈護宮」。 廟為金山地區的信仰中心,俗稱「金包里媽 […]
台中城隍廟位台中南區的城隍廟,為清領時期臺灣建省後 臺灣府之府城隍廟,城隍封號為「威靈公」。 此廟建於1889年,為知縣黃承乙在建臺灣省城期間任興建, 廟址原在今日的東區樂業里。 日治時期因日本人欲在此地興建軍營而拆毀, 但後來改設台中糖廠。 1919年,吳鸞旂發起重建,組織籌建委員會,並聘請吳子瑜、林子瑾、 賴慶炎、林祖藩、林澄坡(林澄秋之兄)、林焰墩等人為籌建委員。 傳說吳鸞旂當時夢見城隍 […]
連興宮,是一座主祀媽祖的廟宇,位於南投縣竹山鎮,是縣定古蹟。 該廟是竹山、鹿谷地區居民口中的「媽祖廟」或「媽祖宮」,是該區域 之媽祖信仰中心,位於竹山路與下橫街交口處鬧區內。 竹山地區古名「沙連堡」、「水沙連」, 位於竹山鎮鬧區內的連興宮在清咸豐年間重修後, 以「水沙連興旺」之寓意更名之。 該廟創建年代有二種說法, 一為乾隆七年(1742),另一為乾隆二十一年(1756), 原本名天上宮,大約 […]
賜安宮主祀三山國王,為東勢鄉的信仰中心, 創建於清乾隆年間,原為茅屋供奉,歷經改建, 保留原古物特色,成為現今風貌。 三山國王是廣東省揭西縣河婆鎮的巾山、明山、獨山山神, 三山在明朝所屬行政區為潮州,稱為潮州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為中國廣東省揭陽市的三位山神, 三山是指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巾山(金山)、明山(銀山)、 獨山,是發源於粵東地區之民間信仰,主信仰區為古潮州府住民, 包含潮汕人及潮州 […]
菩薩寺位在台中市大里區,建築外觀沒有宗教寺廟慣有的 宮殿式歇山屋頂、雕梁畫棟琉璃瓦等裝飾,而以不假雕琢修飾的 清水模為建築語彙,堅守返璞歸真的無華質樸。 大門以「退」為設計概念,臨路謙退讓出部分建築線而 安置一株老梅樹,樹下有石,供過客安歇;門上有字,題名「安居」, 望訪客「回菩薩家」正如「返自己家」從容安住。 走入門內,路旁的「照顧腳下」不只叮嚀, 也是佛教裡「腳踏實地,把路走好」的涵義; 穿越 […]
臨濟護國禪寺,舊名鎮南山護國臨濟寺,也簡稱臨濟寺、護國寺,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圓山里,1900年始建,1912年舉行入佛式, 為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灣傳教的根本道場, 其大雄寶殿與山門列為市定古蹟。 日本佛教在臺傳教,最初是從隨軍法師開始, 有淨土宗、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淨土真宗大谷派、曹洞宗、 真言宗、日蓮宗等六個教派。 1897年5月8日,伊沢紹倫、大崎文溪受臨濟宗教務本所之令, 來臺灣視察,由大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