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 筱雲山莊 建築之美 (上)
筱雲山莊位於神岡區三角里大豐路116號,興建於同治五年(1866),為神岡三角仔呂家 在三角仔莊的所建立的第二座宅第,因此又稱呂家新厝或第二公厝。 目前與相隔不到1000公尺的呂家頂瓦厝同列為市定古蹟。 三角仔呂家,原籍福建漳州詔安縣,詔安位於閩南與粵東交界地帶,自唐代以後,人文薈萃。 清初乾隆三十六年(1771),呂氏的北田房派下第十二世呂祥省搬眷渡台,定居於當時彰化縣 揀東上堡瓦窯仔莊(即今台 […]
筱雲山莊位於神岡區三角里大豐路116號,興建於同治五年(1866),為神岡三角仔呂家 在三角仔莊的所建立的第二座宅第,因此又稱呂家新厝或第二公厝。 目前與相隔不到1000公尺的呂家頂瓦厝同列為市定古蹟。 三角仔呂家,原籍福建漳州詔安縣,詔安位於閩南與粵東交界地帶,自唐代以後,人文薈萃。 清初乾隆三十六年(1771),呂氏的北田房派下第十二世呂祥省搬眷渡台,定居於當時彰化縣 揀東上堡瓦窯仔莊(即今台 […]
大安港舊稱「海翁窟港」(海翁即鯨魚,今海墘里一帶)。 康熙40年(1701)前後.有部分漢人由鹿港北進並自大安港、白瓦厝港登陸,抵此拓墾, 其間有閩籍之張、林兩姓及粵籍邱姓族人率先開墾大安、鐵砧山腳、日南及九張犁等荒埔。 嗣後,本區一帶開墾日進而逐漸發展, 清康熙45年(1706),閩、粵移民日眾,於今大甲地區已形成為漢人聚落。 雍正2年(1724),淡水廳同知王洲訂定化番狩獵及耕 […]
苑裡鎮是苗栗縣最西南端之境域,東隔火炎山與三義為鄰,南接大甲鎮,西臨台灣海峽,北連通霄鎮, 鎮內地勢自境之東北部丘陵起向西南漸次傾斜,全境呈長方形。 火炎山為鎮內唯一高山,海拔602公尺,削石為峰,參差聳立,作火燄狀,故有其名。 山之南端受大安溪流浸蝕,斷層直立深厚,為地質天然教室,列為自然保留區, 登山遠眺,境內平原阡陌縱橫、星羅棋布,大安溪流環繞如帶,錦繡山河,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滌 […]
西湖地區舊稱「四湖」,大正九年 (1920) 設立四湖庄,隸屬新竹州苗栗郡管轄, 戰後設鄉時因與雲林四湖鄉同名而改稱西湖鄉。 從出海口開始算起,遇到的第一處,稱做「頭湖」,依次為二湖、三湖、四湖、五湖, 除了「頭湖」現在 屬於後龍鎮外,其他四個都在西湖鄉內。 西湖鄉主要為丘陵地形,林木茂盛,雙邊有小山,綠野平疇,聚落廣布。 西湖溪由南至北貫穿全境,境內內氣候適宜,氣候屬於亞熱帶,溫和多雨,雨季主要 […]
西湖鄉地勢丘陵綿亙,山嶽起伏,平原甚少,中央有兩湖溪貫穿,僅河谷狹小平地, 山區多為梯田,其餘皆為山坡地。 由於西湖溪隨地勢彎曲沖蝕成一潭湖水,因此先民沿溪取其地名, 如「頭湖」、「二湖」、「三湖」、「四湖」等,故西湖原名「四湖」。 「青錢第」位於西湖鄉五湖村茅仔埔(當時,此處茅草叢生,故得名),在「苗119」公路北側。 青錢第創建於清代末葉,推算約有140年的歷史,是地方享有名望的張 […]
早期漢人開發乃沿著後龍溪畔與其支流兩岸進行的,因此開發順序以河川下游早於上游, 鄉治所在頭屋村因位於後龍溪與老田寮溪交會處 ,且有較寬闊的河谷平原,故為本鄉最早開發之處, 在同治初年便已形成市街; 原本稱作崁頭屋(厝),後因不雅,於大正九年(1920)改為頭屋。 舊鄉名「崁頭屋」便是之後頭屋村命名的由來。 「崁」在客家話中指小崖,崁頭屋即指位於小崖下的聚落, 此崖今從頭屋國小溪邊側門往後龍溪方 […]
頭份直到清代乾隆以後,才有漢人定居開墾。 之前,都是原住民居住,其中包括有平埔族的陶加斯族、高山族的泰雅族和賽夏族三族, 頭份蟠桃里,舊稱番婆莊,就是曾有原住民定居的例證….. 清乾隆4年,泉州人林耳順率領30 多位閩、粵人士,和平埔族訂約開墾,是頭份受漢人開拓之始。 林耳順開闢,建番婆、菁埔等12莊,又與陳曉理等開鑿隆恩圳、灌溉農田。 乾隆 16 年,林洪、吳永忠等人之裔孫,在今頭份 […]
「頭份」在漢人沒有入拓之前的頭份, 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與中港社、以及賽夏族原住民分布的地區。 清乾隆四年間(1739),福建省泉州府人林耳順,率領閩粵二省漢人約三十餘人, 由香山進中港,商得當時居住在頭份地區的平埔族原住民同意,雇用漢民進入頭份從事開墾, 此為漢人拓殖頭份的開始,當時稱為「田寮庄」,即現在田寮里附近。 乾隆16年(1751)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人林洪、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 […]
柴橋林家古厝,「迎曦山室」位於新竹市明湖路690巷16號。 是一棟近百年歷史之典型的閩式三合院,二進六護龍,格局方正坐西向東,前有湖光後擁山色。 主人取名更是意有所指! 試想居此古厝,每日迎向和煦的晨光時 ,心情是何等爽朗呢 ? 到訪青草湖時, 不妨順道走訪, 古厝便位於清草湖風景區入口不遠之處…… 「柴橋林家古厝」,古厝主人姓林是毫無疑義的, 只是家族中有一段黃姓入贅的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