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 陳家古厝 (01)
官田區舊稱「官佃」。根據考古發掘,證實官田區早在三千年前 已經有先民活動。荷治時期,此地屬於「王田」,即政府田地。 明鄭時期改王田為「官田」,將土地交由文武百官招募佃農屯墾, 其中以陳永華一族承佃最多,逐漸形成漢人聚落, 故稱「官佃」。 清治時期此地屬「官佃庄」, 日治時期1920年改稱為「官田庄」,屬臺南州曾文郡管轄, 庄役場位於官田(後之官田村)。 戰後改為臺南縣官田鄉,1953年將鄉治由 […]
官田區舊稱「官佃」。根據考古發掘,證實官田區早在三千年前 已經有先民活動。荷治時期,此地屬於「王田」,即政府田地。 明鄭時期改王田為「官田」,將土地交由文武百官招募佃農屯墾, 其中以陳永華一族承佃最多,逐漸形成漢人聚落, 故稱「官佃」。 清治時期此地屬「官佃庄」, 日治時期1920年改稱為「官田庄」,屬臺南州曾文郡管轄, 庄役場位於官田(後之官田村)。 戰後改為臺南縣官田鄉,1953年將鄉治由 […]
二甲是六甲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中西部略偏南。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二甲里不含西南端、七甲里西部 凸出部分的北側邊界地帶中西段。 日治初期,二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二甲庄」(舊制街庄), 隸屬於赤山堡。該庄昔日北與水漆林庄為鄰,東與六甲庄為鄰, 南邊為七甲庄,西邊為中社庄。 明治三十四年(1901)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 該庄隸屬於鹽水港廳。明治三十七年(19 […]
六甲區的地名由來與拓墾時期的土地面積計算有關。 明鄭時期,鄭成功部將陳永華招募開墾此地,先後開闢了二甲、 三甲、四甲、五甲、六甲、七甲等不同面積的土地, 並以此為村名。 1897年日治時期初期一度成立六甲辦務署, 轄區約為今柳營、下營、麻豆、六甲、官田、大內等區範圍。 1901年至1920年的日治中期再度設六甲支廳於鹽水港廳、臺南廳之下, 以六甲為行政中心而得名,轄六甲區、官佃區、內庄區,約為 […]
後壁區位於台南市最北端,嘉南平原中北方, 八掌溪南方二公里處,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 而成之狹長平原。 地勢東北部較高,向西傾瀉,全境大多屬嘉南平原。 北和西隔著八掌溪與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為界, 東接白河區,東南鄰東山區,南與新營區毗連。 面積為72.2189平方公里。 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遍植水稻,是嘉南平原的穀倉, 其種植面積達3500多公頃居全國之冠。 上茄苳位於該區東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 […]
鹿東社區位於鹿草鄉的東北方,本名埤頭, 社區內有一處源源不絕冒出水源的埤塘「埤頭堀」, 原為灌溉用的埤頭堀。 鹿東村位於鹿草庄的東邊而名。 傳說,當鄭成功復臺時,本地人煙稀少,麋鹿成群, 在田間食草,故稱(鹿仔草),後生齒日繁,田園開墾, 麋鹿隱身無地,遁入深山,遂無蹤跡。 本村開墾,始於民天啟四年,當時顏思齊,鄭芝龍 設有拓臺十寨,第二寨設於鹿仔草,在本村附近, 鄭成功左武鑲將軍亦曾在此設營 […]
西寮里北與將軍區青鯤鯓為界,東與頂山里為界, 西為台灣海峽,南與鹽埕里以大寮排水為界, 現今為台江國家公園與雲嘉南國家風景區 管轄區域範圍。 西寮聚落位址原在內海沙汕上, 清乾隆末年陳姓「西寮祖」陳坂在此築寮捕魚,首先在此 定居建立聚落,因為位於頂山子之正西邊,稱為西寮。 清代的西寮港,是停泊大型帆船的重要港口, 西寮人對外連絡主要靠海運,船隻順著航道往北由青鯤鯓出海。 自從民國60年(19 […]
城內村東與佳里鎮下營聚落相鄰,北邊為大潭村、後港村, 西、南方分別為頂山村、篤加村,面積3.6平方公里。 明鄭時期蘇姓來臺祖蘇振文即在此地拓墾, 村內包括大庄、油車、埔尾、舊厝角及水師寮等聚落。 據七股鄉戶政事務所統計,民國98年(2009)底, 全村人口數為561人。 聚落呈東西向帶狀發展,村內有南26-1線東西連接村內各小聚落, 沿此路徑再轉往北可至後港村。由南26線向東南可至佳里鎮市區, 向 […]
關於西港的地名由來,有兩派說法, 其一是台南市西港區曾為臺江內海的內港,因位在「直加弄港」 (今安定區)以西,故稱為西港仔,為當時通往府城的重要樞紐; 之後約在清代中葉時陸化,西港自此便不再靠海; 而另外一說則是因西港位居當時農產品交流 中心麻豆的西邊而得名。 檨林里位於臺灣臺南市西港區東部, 是西港區最東的里,與麻豆區相鄰, 跟安定區之間隔著曾文溪。 過去該里境內因有許多芒果樹,而有「檨仔林」的 […]
距今二百餘年前,麻豆原為一荒陬濱海地帶, 麻荳港則為倒風內海東南方之汊港,據臺灣府誌記載 : 「倒風港分三叉,西南為麻荳港,南茅港尾港,北為鐵線橋港。」 港水流經麻荳社社北迄於社頭的水堀頭,水堀頭即為碼頭所在, 舟楫往來商業盛極一時;其外緣沙洲林立,今海埔池王府府址的 海埔里即位此海岸沙地。 嗣後,天然環境的變因,麻荳港航道漸告淤塞, 東起水堀頭,經貓求港、后虞朝、天保寮、下隙仔港、 箕杆港( […]
林家古厝位於路竹區下坑里太平路350號。 建築形式為傳統式三合院建築,建造時間 推估約(清末民初),屋齡推算約近100年。 部份有人居住,保存良好,庭院寬敞, 特色為走廊樑柱花雕精美、黑瓦片及牆壁具有 日治時期知西洋風格,大門圍牆柱獨特。 正身有掛牌說是林瓊瑤紀念館, 據悉此人曾為當地村長,與林迦之弟 林瓊瑤並非同一人。 大正九年(1920),改革臺灣地方制度,於十月一曰實施新制。 全臺設臺北、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