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義芳居 芳蘭大厝
<義芳居>古厝,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青峰里基隆路三段155巷128號,建於光緒二年(1876)。古厝為<陳朝來>所建的宅第。位於昔時臺北盆地邊陲,土名下內埔庄,靠蟾蜍山、芳蘭山與中埔山綿亙的山腳下。與臨近的<芳蘭大厝>,<濂讓居>同為台北盆地內僅存少數的清代古宅…. 陳氏渡臺始祖<陳振師>,乳名爍,諡文俊,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 […]
<義芳居>古厝,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青峰里基隆路三段155巷128號,建於光緒二年(1876)。古厝為<陳朝來>所建的宅第。位於昔時臺北盆地邊陲,土名下內埔庄,靠蟾蜍山、芳蘭山與中埔山綿亙的山腳下。與臨近的<芳蘭大厝>,<濂讓居>同為台北盆地內僅存少數的清代古宅…. 陳氏渡臺始祖<陳振師>,乳名爍,諡文俊,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 […]
<蔡廷蘭> 諱崇文,字仲章,號香祖,學者稱他為「秋園先生」。生於嘉慶六年(1801)八月二十日。自幼聰穎,五歲開始讀書,八歲能文;十三歲進補學官弟子員。每試名列前茅,非常獲得通判<蔣鏞> 的器重。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進士, 也是澎湖唯一的進士.. <澎湖廳志>記載: <蔡廷蘭 林投澳人,(道光甲辰科)會試中式第二百零九名, 殿試二甲六十一名即用知縣,籤掣將西 […]
座落於龍井鄉山腳社區對面的<山腳村>林家古厝,又稱<林大厝>,主人<林永尚>為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 麾下部將的十八大老之一,因在閩浙各地戰功彪炳,受封昭武將軍,該宅建於光緒二年,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為多護龍式的江南三合院傳統建築,現已頹圮破敗….. <林大老>是地方人士對<林永尚>的尊稱….. &l […]
蘆洲的舊名叫做「和尚洲」或「河上洲」,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大多說是18世紀中葉左右(乾隆年間),因為新竹城隍廟僧人<梅福>,向官府申請以這裡的產業作為關渡媽祖廟之香油錢,獲准後,梅福便每年渡河前來水湳收租,所以稱「和尚洲」,水湳一帶則稱為為 <和尚厝> 另一說法為 日本人<伊能嘉矩> 所指出「河上洲」是因地形而得名,因為:「…自上游土沙之堆積,亦促成河底游 […]
< 屏東縣鄉土藝術館 >的前身即為邱氏<河南堂><忠實第>,位於屏東市與長治鄉界處 的中正國中旁,自光緒二十一年(1895) 興建至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大正四年(1915) 經改建成為現今二堂、二橫的三合院型式,其造型優雅、雕飾精緻,深具本地傳統建築特色。 民國八十年間,因中正國中擴建校地,拆除周邊部份古宅,而忠實第亦在校區預定地之列,同樣面臨拆除的命運, […]
隨著經濟成長,位於台北市內的傳統建築幾乎已經被拆除殆盡。位於濱江公園內的<林安泰古厝>,即是一個經由拆遷而保留下來很好的例子,不但是觀光景點,也成為鄉土教學或先民在台北發展的重要見證。近年來,熱衷於尋訪全臺各地的古厝, 紀錄了許多影像, 卻似乎未對這間古厝仔細作過留影…… 多年前曾經前往, 當時僅著意於楹聯匾額, 並未執意要留下詳實的影像以至於資料庫內並未有充足 […]
淡水忠寮的<李氏宗族>,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乾隆十六年(1751)開台祖李鼎成渡海來台,在關渡落腳,以行醫、捕魚、種水芋為業。乾隆21年舉家遷居滬尾,乾隆五十四年(1789)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 <山腳>水源地,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即李氏宗廟) 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太平 […]
<大坪聚落>距離三坑子約一公里之處。沿著中正路三坑段(台三乙)往石門水庫的方向,約在公路七公里指標處,過石門二號橋,左轉石門路時。 左側有路斜入可前往永和宮….穿過廟前空地,進入曲巷中,此處形成一傳統聚落,此即是所謂的 <大坪聚落> <大坪聚落>是個傳統的客家聚落,大坪地區較三坑子地區更靠近山區,因此在房舍的建築上大多較為低矮,巷弄非常狹窄且彎曲, […]
大正六年(1917),日本人修築桃園大圳,圳水引自大漢溪,造成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因此喪失水運碼頭貨物轉運的功能,市況趨於蕭條。近來,縣府規劃三坑鐵馬道與其它自行車道一起串連假日除前來感受老街的風韻以外,騎乘鐵馬悠遊於鄉間小道之間,御風而行,也是不錯的遊樂….. 老街入口周邊有數家自行車出租店,每次一百元,無須自己攜車前來 一般均以老街中的 <永福宮>為騎乘出發點, 這次 […]
林朝宗(1900-1997)古厝,位於頭城頂埔路二段,鄰近二城國小。原居於下埔,昭和元年 (1926)遷居頂埔後興建新宅第….1997年逝世後,林家古厝由後世三大房分住管理。<林朝宗>年輕時即在地方嶄露頭角,曾任保正及區總代、二城保甲聯合會會長。 一次由頭城回程準備上國道五號高速公路前, 一眼瞥見對向路旁有間一古厝,似有可觀之處但天已昏暗,祇得趕緊上路回程,免得塞車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