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 宅港 李文生古厝
昔學甲為平埔族西拉雅族之居所,明永曆十五年,延平郡王鄭成功率軍入台,驅逐荷人收復故土, 之後置兵撫慰居民「西拉雅族」實行墾荒地為良田,蓄精養銳,時福建、漳泉兩地百姓,忠於明室者, 多從鄭成功入台,內有李、陳、謝、莊、郭、賴、吳、王、林、蔡、侯、戴、蘇等姓,漸移居宅子港、 大灣、頭港、紅茄、新芳、頂洲、中洲等一帶荒野,經年累月,人口逐漸增加,結成部落, 之後隨後漳、泉百姓移住者日眾,西拉雅族人被迫遁 […]
昔學甲為平埔族西拉雅族之居所,明永曆十五年,延平郡王鄭成功率軍入台,驅逐荷人收復故土, 之後置兵撫慰居民「西拉雅族」實行墾荒地為良田,蓄精養銳,時福建、漳泉兩地百姓,忠於明室者, 多從鄭成功入台,內有李、陳、謝、莊、郭、賴、吳、王、林、蔡、侯、戴、蘇等姓,漸移居宅子港、 大灣、頭港、紅茄、新芳、頂洲、中洲等一帶荒野,經年累月,人口逐漸增加,結成部落, 之後隨後漳、泉百姓移住者日眾,西拉雅族人被迫遁 […]
「宅仔港」聚落位於台南學甲東北方,以田寮大排與鹽水區飯店里麻油寮緊鄰。 宅仔港位於急水溪的北岸,開發甚早,早期因有漁貨交易在溪畔逐漸形成「埠頭」,因遠觀狀似 宅院,聚落因而得名。 當地開發甚早,明末清初鄭成功所屬將領陳一桂率軍隊自學甲將軍溪登陸,因來台逐漸增加, 軍民往東北宅仔港遷徙屯墾,後學甲李氏、學甲宮後莊姓和中社謝姓移墾始成村落。 大正九年(1920) 十月一日實行街庄制,中洲、學甲兩區合併 […]
廍 佳里古稱蕭壟社。是西拉雅平埔族四社之 一〈另外三社是新市的新港社、善化的目加溜灣社、 麻豆的麻豆社〉,蕭壟社在明鄭時期的軍備 圖記為「霄壟番社」。 在台江航道尚未淤積湮沒 以前,此地是台江沿岸最突出西方的陸地。 當時 蕭壟社的平埔族散居於現在的將軍鄉漚汪一帶, 以及佳里鎮山子腳、角帶圍、番子厝、 番子寮、 北頭洋、番子塭、篤加等地。 鄭成功來台後,撫慰番地,開墾力耕,從事開發,社會秩序遂告大定 […]
「將軍」之名,源自清靖台將軍施琅之世襲業地「將軍庄」。相傳當年施琅將軍因靖台有功, 清廷特許他跑馬三日,馬匹所過之處皆為施家世襲封地,施琅由現在將軍鄉西隅的馬沙溝登陸起跑, 一路經史椰甲社(今將軍鄉山仔腳,廣山、玉山二村)向東騁馳,不料卻在今將軍庄(一說「漚汪」) 一帶折斷馬腳,於是就在此地興建「將軍府」,並率族人及吳、王兩姓親戚入墾,其賞賜所得田園, 就是所謂的「施候租」,而經開墾的地區人口日漸 […]
劉家古厝位於劉厝村聖帝宮廟旁西側,據說古厝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距今已有147年歷史, 這間劉家古厝可能是西港區境內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古厝,非常具有歷史建築價值。 開台第一代先祖劉登魁公,生於明崇禎十二年,卒於清康熙甲午年,至今已有 292年, 約於明末清初,從大陸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二十四都後山尾窗裡社跟隨水師渡海來台,定居於台灣府 諸羅縣安定里西保含西港地區, 根據文史資料: 劉登魁,諡敦 […]
新市早期是一個重要的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居住地。明鄭時期成為近山地區( 即現在之 玉井、石子崎、山上、商庄、百瓜寮、石仔井、新庄等地 ) 往來台南市區必經之地,搬運產物 往台南府販賣,均經此地,常在樹下休息,因無處買食,鼓勵附近新港住民 ( 新和、社內方面 ) 到此地零售食物以便商客,而後漸漸聚集成一條小街市,因此稱此地為「新市 」。 據正史記載: 本地於荷蘭時期稱「新港社」,漢人入墾後改為「新 […]
一說「江家古厝」,很多人的腦海第一個浮現的是楠西鹿陶洋的江家古厝,欲到鹿陶洋江家古厝, 可沿台廿線,經新化、左鎮到玉井,轉台三線往楠西,依指標按圖索驥即可到達。 江家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12代祖江信篤(如南) 於康熙六十年(1721) 來台,因精通韜略, 據說為鴨母王朱一貴起兵之軍師,兵敗後幾經遷徒,後定居於此。 江家古厝,也有人說是江家村,佔地面積約二公頃,所有建築均以祖祠為中心,兩旁建築多 […]
湖內位於高雄西北部,北以二層行溪與臺南灣裡及仁德為界,西鄰茄萣,東、南兩面則與路竹接壤。 湖內雖地近臺南市,但荷蘭時期是否有漢人入墾定居,因文獻無徵,難以確定。 明鄭入臺以後,漢人拓墾的腳步逐漸向南越過二層行溪,本地乃成為當時的重要開墾地區之一, 首先有鄭氏軍中的一名王姓參軍,屯墾於本地東南境,名之為參軍庄。 後以墾民日多,圍仔內、湖內等處也已陸續成庄,鄉境乃分別被編設為文賢及長治兩里, 文賢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