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 外平林 柯連成古厝
雙溪位於台灣東北部,境內青山環繞,蒼巒連綿起伏,自古以來就是連絡台北宜蘭地區重要驛站, 人文薈萃,文風鼎盛,民風質樸。 而牡丹溪及坪林溪兩條主要溪流在雙溪村匯合成雙溪河,故稱「雙溪」。 平林溪及其附近的小溪中生態相當豐富,近年又採取封溪護漁及居民觀念的改變,雙溪的環境及 各溪流流域已成為賞鳥、觀魚、看花及懷舊的好所在。 雙溪又稱頂雙溪,以前居民出入皆依賴鐵路為主,公路只有102公路自瑞芳過九份 […]
雙溪位於台灣東北部,境內青山環繞,蒼巒連綿起伏,自古以來就是連絡台北宜蘭地區重要驛站, 人文薈萃,文風鼎盛,民風質樸。 而牡丹溪及坪林溪兩條主要溪流在雙溪村匯合成雙溪河,故稱「雙溪」。 平林溪及其附近的小溪中生態相當豐富,近年又採取封溪護漁及居民觀念的改變,雙溪的環境及 各溪流流域已成為賞鳥、觀魚、看花及懷舊的好所在。 雙溪又稱頂雙溪,以前居民出入皆依賴鐵路為主,公路只有102公路自瑞芳過九份 […]
雙溪開拓經過如下:乾隆四十六年(1781),漳人連元喬、吳爾率族人自雙溪川河口登岸, 吳爾在下游附近開墾(今貢寮鄉),而連元喬一族則溯溪而上,在上游雙溪開墾。 連元喬原本打算翻越山貂嶺去尋找為開闢之地,但當他們走到半山腰的時候,回首眺望雙溪,覺得一片零秀之氣, 宛如桃源仙鄉,展望前路則山巒高手,茫茫而未下,於是乃返回雙溪地區開墾。 在連氏之前,雖然不少漢人在雙溪川河口.下游一帶居住如吳沙, 但是雙 […]
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是在清乾隆末期,當時由白蘭氏開闢暖暖經十分、楓仔瀨、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 嘉慶12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 在道光3年臺灣北部望族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 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 清咸豐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 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 […]
基隆顏家在臺的開基祖是清乾隆四十年間從福建安溪縣金田鄉遷臺的顏浩妥, 最初在大肚溪從事石材開採,後因大饑荒又回福建。 嘉慶年間,顏浩妥又帶兒子玉蘭、玉賜再度來臺,在臺中港以漁業為生。 顏玉蘭之子顏斗猛與父輩及兄弟輩從事開墾事業,積累了一定産業,便在八堵傑魚坑一帶購地, 于1847年開墾田園,從此成為顏家的發祥地。 顏斗猛生有正選、尋芳、正春三子, 尤其以顏尋芳發展最為突出,長大後率領族人開 […]
日治時期(1944) 的淡水街轄域內分為淡水、竿蓁林、油車口、大莊埔、北投子、三空泉、小坪頂、興福寮、 水梘頭、中田寮、頂圭柔山、下圭柔山、蕃薯寮、草埔尾、林子、興化店、灰磘子、大屯、水碓子19個大字。 興化店下有「店子後」、「頂田寮」、「東路腳」、「下田寮」、「前州子」、「牛埔子」、「大牛稠」小字 草埔尾下有「小中寮」、「三角埔」、「崙頂」、「南平」、「北勢子」小字 大屯下有「溪 […]
「北28鄉道」是昔日的「萬溪古道」,沿途有不少古厝, 可以順道一一參觀。 其中,最有名的是鄒氏「范陽堂」古厝,位於公路指標10.5公里左叉路下方。 另外在公路約10.6公里處的路旁,有三間黃氏「江夏堂」古厝,古樸的石頭屋配上紅色磚瓦, 屋脊有繽紛的色彩,相當迷人。 萬里地名係源自萬里加投莊而名之。 相傳清代鄭成功部隊,曾在目前的核二廠附近海灘登陸,部分隨軍在此屯墾, 漢人漸於此開墾定居,為萬里發展 […]
日治時期 1944年的淡水街轄域內分為淡水、竿蓁林、油車口、大莊埔、北投子、三空泉、 小坪頂、興福寮、水梘頭、中田寮、頂圭柔山、下圭柔山、蕃薯寮、草埔尾、林子、興化店、 灰磘子、大屯、水碓子19個大字。 其中中田寮大字下有「泉州厝」、「口湖子」、「桂花樹」、「演戱埔腳」、「大竹圍」、 「水尾子」、「破厝子」、「後寮」、「大埤頭」、「竹圍子」小字名 ; 此地區即燕樓李氏宗族 散佈的聚落… […]
「燕樓」為淡水忠寮里李氏宗族的堂號,「李厝」也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 目前「忠寮李厝」尚存有許多棟古厝,包括桂花樹3號、桂花樹4.5號、竹圍仔8號、竹圍仔10號 等五棟,分別散居在梯田間,且彼此的距離不超過1公里。 忠寮位於淡水北邊山區沒有大型平地,且梯田地形不適合興建大型合院宅第, 而山居獨立之宅第為求自保,均會找尋易守難攻的地勢,並配置多重防禦措施,以確保 家族的身家安全,若萬一各房親 […]
忠寮李家,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因此又稱燕樓李家、燕樓李氏, 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也是淡水的望族。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中寮燕樓李家來台開基祖。 乾隆十六年(1751),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 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台, 初期在關渡落腳,乾隆二十一年(1756)舉家遷居滬尾( […]
日治時期昭和十九年(1944) 淡水街轄域內分為淡水、竿蓁林、油車口、大莊埔、北投子、 三空泉、小坪頂、興福寮、水梘頭、中田寮、頂圭柔山、下圭柔山、蕃薯寮、草埔尾、林子、 興化店、灰磘子、大屯、水碓子19個大字。 興化店大字下有「店子後」、「頂田寮」、「東路腳」、「下田寮」、「前州子」、「牛埔子」 、「大牛稠」小字名 ; 草埔尾大字下有「小中寮」、「三角埔」、「崙頂」、「南平」、「北勢子」小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