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 波羅汶地區傳統民居
波羅汶本稱為「婆老粉莊」,不知道何時,雅稱為波羅汶。 昔日交通不便,該莊乃為南北行旅必經之地,官路通入店內,甚為便利。 據說有一老媼開設飯店在路左,媼年已逾八十有餘,善修飾。面上常抹白粉,座店款客, 行人戲謂:「婆、老、粉」相呼,莊亦已是得名。 如今仍見已傾廢荒涼的拱式連棟的老式建築, 隱約有昔日舊街道的況味。 日治初期,機關、學校之設置,皆在此地。北側上有大湖口公學遺址,今日雖然 […]
波羅汶本稱為「婆老粉莊」,不知道何時,雅稱為波羅汶。 昔日交通不便,該莊乃為南北行旅必經之地,官路通入店內,甚為便利。 據說有一老媼開設飯店在路左,媼年已逾八十有餘,善修飾。面上常抹白粉,座店款客, 行人戲謂:「婆、老、粉」相呼,莊亦已是得名。 如今仍見已傾廢荒涼的拱式連棟的老式建築, 隱約有昔日舊街道的況味。 日治初期,機關、學校之設置,皆在此地。北側上有大湖口公學遺址,今日雖然 […]
湖口老街其發展的時間可追溯到清光緒19年(1893),湖口老街舊稱『大窩口』,窩即山窩,亦即兩山中間三面封閉, 一面開口,有河水流出的地形;湖口老街的興盛來自於鐵路的開發,台灣巡撫劉銘傳建築新竹至基隆的鐵路時劃經湖口地區,因 此為糊口老街帶來了最熱鬧繁盛的一段時間,當時的火車站就是現在的天主堂所在地; 直至1929年鐵路北移至北勢,讓湖口擁有『老湖口』與『新湖口』兩個因商業區發展而來的舊地 […]
「汝南周」 顧名思義,根源是在河南的汝南地區,則是周朝王室的后裔──周平王東遷洛陽后, 把自己的兒子姬烈封在汝州,當時,當地的人都稱姬烈一家人為「周家」, 于是,后來姬烈的子孫便順理成章地以周為姓。 根據「汝南周氏族譜」: 「始祖諱干,由汝南遷鄞州(在今浙江省鄞縣南)小繳……五傳造,生五子:曰鍔、曰銖、鎬、鎮、欽。 厥后,銖遷鄞州坊隅﹔鎬遷慈水,而鎮自元至正年間,初遷定海(今鎮海縣)之穿山 […]
清乾隆初年,粵人陳曰勳自廣東省陸豐縣八萬鄉原籍攜妻及二子廣文、廣賢移居台灣,先住竹塹樹林頭, 後移大湖口,以耕種為業。陳廣文之子陳乾興,生下四男,勝國、勝泰、勝民、勝安,均能發皇祖業,後並捐 良田十餘甲,作為祭祀公業。後人感念,號為「陳四源」。 乾隆五十九年(1794),陳乾興四十六歲,時有竹塹屯番錢子白,招募漢人開墾, 陳乾興與陸豐人徐翼鵬、彭朝達、葉韶任等,合力墾批南勢、和興、王爺壟、崩坡 […]
南園係聯合報為慶祝其創刊30周年,購地二十餘甲地,敦請國內建築名教授漢寶德設計興建,於1985年9月15日落成。 園內以傳統的空間情趣為核心,主建築名曰「南園」。 園區的地形三面環山,中央有一脈低矮丘陵,把全區分為兩半,左邊形勢較開朗連著一片果林, 右邊則較含蓄圍護緊密,兩區都在倚山之高處。南園內有東亭、西亭、中亭、同心樓等建築物美觀大方, 有中國庭園的意味,風景優美….. […]
北平社區屬於北平里,位於新埔鎮的西北方,東西長約三公里,南北寬約兩公里,面積約六平方公里, 全是典型的丘陵地帶,距新埔街上約四公里,東北通湖口楊梅,西出枋寮竹北,交通便利。 北平里的最高點標高約三二零公尺,也是新埔的最高點,視野寬廣風景秀麗。 北平社區居民大部分為客家人,民風純樸,濃厚的人情味是鄉村社區的最佳特色。 農作產品以水梨、柑橘為主,近年來水土保持局在本社區做的綠美化工程,發展成觀光休閒農 […]
乾隆二十年(1755),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臼、劉延楹, 由廣東省饒平縣楊康鄉渡海來臺,暫居於鹽水港(今新竹市香山地區)一帶。 上枋寮劉家來台開基始祖劉延轉(字學悟),於乾隆二十年(1755) 兄弟3人隨母詹氏自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 揚康鄉渡海遷徙台灣,落籍台灣省淡水廳鹽水港(今台灣新竹香山)。 劉氏兄弟胼手胝足,披荊斬棘,開墾荒地。此後,大約在1790年,劉延轉又舉 […]
新埔舊稱「吧哩嘓」,原為平埔族打獵的荒埔。 最早來新埔地區開墾之漢人,來自廣東惠州府陸豐縣、嘉慶州鎮平縣、潮州饒平,來自廣東惠州府陸豐縣、 嘉慶州鎮平縣、潮州饒平的一些人,首先在吧哩國(新埔)開墾。 但由於清廷對於渡台開墾的政策時鬆時緊,加上當時新埔地區原有的平埔族和原住民的住居, 當時的新埔並未有大規模的漢人開墾。 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有十餘戶人家移居新埔,產生商業活 […]
羅屋書院位於關西鎮南山里7鄰46號,為關西地區最具有規模的單姓聚落….. 清乾隆十六年,羅氏先祖渡海來台,從淡水遷徒到現今南山里上南片,開墾並 陸續召喚大陸廣東省蕉嶺縣之宗親來此。 到羅碧玉時農業經濟發展已具有規模,便開始興學,建立學堂,才有此一書院的存在; 當時建書院時,乃是請大陸福建師父及大陸運輸過來的建材,從1901年起興建,費了12年才建造完成。 並與新建關西鎮信仰中心 […]
石光古道位於新竹關西鎮西隅的石光里,當地地名為石岡子(石岡仔)。 石岡子,是指多石頭的丘陵地。 當地丘陵山坡多礫石,早期移民選擇在山麓建立村莊,因此而得名。 石岡子拓墾始於兩百年前的乾隆、嘉慶年間,由竹塹社頭目衛阿貴率領客籍佃農入墾, 在河谷平原種植稻作, 其後陸續開發丘陵地,種植茶葉、 柑橘及伐樟製腦為業。 石光古道昔日是石岡子運送農產前往龍潭的一條重要古道,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 直到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