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建築
齊東街 日式宿舍建築群
約建於1920年至1940年間的齊東街日式宿舍群,位於金山南路與 忠孝東路交叉口。 沿著瑠公圳而形成的齊東街,呈現弧形的特殊街道紋理, 迥異於周圍垂直棋盤狀的路網。 步入齊東街巷弄,隨著日式黑瓦與茂密老樹的引領, 都市車流喧囂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幽靜的生活氛圍。 齊東街在清代被稱為三板橋街, 是連接艋舺(萬華)與錫口(松山)的重要「米道」, 供應臺北城內(今博愛特區一帶)的米糧和煤炭。 […]
泰順街 丁觀海、丁肇中故居
泰順街 33 巷極短,目光所及就是它的全部, 往前走些,可見右邊有棟二層木屋。 谷歌地圖,標註此處為丁觀海、丁肇中寓所…….. 昭和町是伴隨台北帝國大學等學校的設立而發展的區域, 昭和2年(1927)台北高商(台大管理學院前身)的老師發起「大學住宅信用 利用購買組合」,在昭和町一代共同購買土地,建設自用住宅, 逐漸形成郊外住宅地─昭和町。 範圍約今和平東路一段、青田 […]
溫州街 大院子 (前海軍招待所)
大院子歷史背景說法有二,一是創建初期屬日軍之「水交社」,也就是 海軍軍官招待所或稱俱樂部。 另一則是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的單身教職員宿舍。 但目前均無史料可佐證其創建目的與功能。 後來曾經作為日僑小學,光復後納入台大財產至今, 提供校內單身教職員居住使用。 民國101年經台北市文化局審議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物, 定名為台灣大學公共宿舍。 民國102年,遭大火近乎全毀,104年經廠商取得ROT案, […]
總督府 (鹽場) 北門出張所
北門地名由「北門嶼」演變而來,為昔日倒風內海西線的島嶼。 據北門區公所簡介,此區因在台南府城之北, 有如扼城之門,故曰「北門」。 另一說法來自日治時期出版的《民俗台灣》, 在〈北門嶼の傳說〉提到,自府城小北門向北望去 一座高大的沙汕之島,就取名為「北門嶼」。 北門舊埕聚落位永隆溝以南、台17線以西, 清代就開闢晒鹽場,為當地主要產業。 乾隆年間在此開發了零星鹽場,乾嘉時期北門嶼與陸地相連。 道光年 […]
霧峰 萊園之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萊園在建築上更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因萊園建築並非成於一時,而是經過百年綿延不絕的增建與修補, 從初建時的閩南式風格,到1930年代林獻堂引入江南庭園與 西洋建築色彩,再到近年添加的現代建築藝術, 萊園可謂百餘年來台灣建築史的縮影。 萊園興建第二階段(1900~1949),由林獻堂先生主導, 為萊園的全盛時期。 重要建設有:五桂樓、木棉橋、柳橋。夕佳亭、三十六台階、 萬梅崦、鐵砲碑、櫟社二十年題 […]
霧峰 萊園之 五桂樓 鐵炮碑
萊園是台灣傳統閩南建築四大名園之一,結合日式與西式建築風格, 座落現今明台高中所在地,第一階段於1895年由舉人林文欽為安養其 母親羅太夫人所建造,並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命名為「萊園」。 早期園中有12景,其中「五桂樓」為最重要的建築, 據考證,五桂樓最早建於1887年,原名「步蟾閣」,為閩南梢燕尾 格局的兩層木造建築,一樓為客廳、二樓則是羅太夫人起居室。 到了林家第二代主人林獻堂先生,1 […]
霧峰 萊園之 木棉橋
霧峰林家,是在阿罩霧的園林與宅邸建築群的總稱。 由頂厝、下厝及萊園等三大部分組成。 明台家商所在之『萊園』即由舉人 林文欽為侍奉其母親所建,後來以霧峰林家花園之名盛傳全台。 林家花園由清領中期興建至今,經歷許多年代, 建築風格變化也很大,到後期甚至出現中、西、和 三式合壁的一些新建築及庭園。 萊園是台灣傳統閩南建築四大名園之一, 結合日式與西式建築風格,座落位置即為現今明台高中所在地, 第一階 […]
大里 烏溪治水工事竣工記念碑
烏溪為臺中市與彰化縣之界河。流域包含南投縣埔里鎮、國姓鄉、 草屯鎮,臺中市霧峰區、烏日區、大肚區、龍井區,與彰化縣伸港鄉、 和美鎮、彰化市、芬園鄉等鄉鎮。 烏溪主流和支流交匯處,多形成沖積扇, 在台中盆地中的辮狀流路在北邊形成豐原沖積扇, 東邊有山麓聯合沖積扇,南有烏溪沖積扇和貓羅溪沖積扇。 1931年日本政府實施9年治水計畫,花費606萬圓, 1939年已完成烏溪本流及支流大里溪的堤防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