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 蘆竹湳地區傳統民居
清乾隆四年(1739),福建省泉州府人林耳順,率領閩粵二省漢人約三十餘人,由香山進中港, 商得當時居住在當地的平埔族原住民同意,僱用漢民進入從事開墾,此為漢人拓墾頭份之始, 當時稱為「田寮莊」,即現在的頭份鎮田寮里附近。 清乾隆十六年,廣東嘉應州鎮平客家移民林洪、吳永忠、溫殿王、黃日新、羅德達等人聯合開墾成 頭份與中港間地方,據稱搭蓋田寮者有五十餘戶約二百餘人,此即為「田寮庄」建置之基礎,並成為 […]
清乾隆四年(1739),福建省泉州府人林耳順,率領閩粵二省漢人約三十餘人,由香山進中港, 商得當時居住在當地的平埔族原住民同意,僱用漢民進入從事開墾,此為漢人拓墾頭份之始, 當時稱為「田寮莊」,即現在的頭份鎮田寮里附近。 清乾隆十六年,廣東嘉應州鎮平客家移民林洪、吳永忠、溫殿王、黃日新、羅德達等人聯合開墾成 頭份與中港間地方,據稱搭蓋田寮者有五十餘戶約二百餘人,此即為「田寮庄」建置之基礎,並成為 […]
清乾隆四年(1739),泉州移民林耳順聯合福建客家兩族之移民約三十餘人而為墾首,由香山 地方為起點,持續前進開拓,首先建立「蟠桃庄」。 清乾隆十六年,廣東嘉應州鎮平客家移民林洪、吳永忠、溫殿王、黃日新、羅德達等人聯合開墾成 頭份與中港間地方,據稱搭蓋田寮者有五十餘戶約二百餘人,此即為「田寮庄」建置之基礎, 並成為開拓此地方之根據地。其次,開拓二份、三份、四份、五份等地。 乾隆三十年,鎮平客家移民吳 […]
乾隆四年(1739),福建泉州人林耳順,率領閩、粵二省籍三十多名人士,自香山起南下 開發,當時建了 番婆、菁埔等十二莊。 至乾隆十六年(1751),續由廣東省嘉應州平縣人林洪、 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羅德達等五裔孫開墾完成,以「田寮庄」為墾闢根據地。 開墾後,大家平分土地,以拈鬮來決定,拈到第一號的就叫「頭份」。 「份」即開闢土地股份之意。 沿用久了就成為地名,依此類推還有二份、三份、四份、五份 […]
隆恩圳是頭份以及竹南地區農灌溉的大動脈,先民初到頭份開鑿至今已有兩百餘年歷史。 清乾隆四年(1739),福建泉州人林耳順,率領閩粵兩省漢人約三十餘人,由香山進人中港,商得 當時居住在頭份的平埔族山胞之同意,雇用漢民進人後庄、四份頂、半天寮、蟋桃、山下排、二十份、 青埔仔、土牛等地,從事開墾,是為漢民拓殖頭份之始。 次年,復有廣東鎮平塘福嶺人陳世荐,率族人由沙轆社北遷,在崁頂開墾設庄。 乾隆十六年( […]
「頭份」的地名,完全是土地開拓過程的產物。 在清乾隆四年(1739),有福建泉州人林耳順,率領閩、粵二省籍三十多名人士,自香山起南下 開發,當時建了 番婆、菁埔等十二莊。 至乾隆十六年(1751),續由廣東省嘉應州平縣人林洪、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羅德達等五裔孫 開墾完成,以「田寮庄」為墾闢根據地。 開墾後,大家平分土地,以拈鬮來決定,拈到第一號的就叫「頭份」。 「份」即開闢土地股份之意。沿用久 […]
老崎古道位於苗栗頭份鎮,原是早期漢人、原住民貿易交通孔道,漢人入墾斗煥坪後, 續向山區拓墾,逐步建立坪頂、珊珠湖、水流東、南庄等漢人聚落。 昔日坪頂、水流東山區居民走這條道路前往斗煥坪市集買賣物品,因經過老崎山區, 所以稱為「老崎古道」。 老崎,則是因這一帶的山丘綿亙起伏而得名。老崎山區為低海拔的山丘地帶,適合種植茶樹, 因此多被開墾為茶園, 農民以種植青心烏龍茶為主。 老崎山區有不少農家茶園餐廳 […]
過去公館是個文風鼎盛的地方,其中又以劉獻廷父子兩人前後中舉人為代表。 「父子雙舉人」的事蹟在地方上傳為美談。 劉獻廷 淡水貓裡街人。弱冠遊庠。道光六年(1826)閩粵居民械鬥,黃斗乃乘機率生番擾中港。 獻廷領鄉勇守禦有功,總督孫爾準奏賞副貢生,臺灣道孔昭虔贈匾曰「一鄉善士」。 十四年(1834)舉於鄉,後大挑二等,不就。晚居尖山莊,博覽群書,手不釋卷。 子劉翰(字金璧)苗栗堡尖山莊人,原籍廣東平遠 […]
公館鄉名原公館街,昔日俗稱「隘寮下」或「隘寮腳」。 先民開墾公館,時受由八角崠山區東來的原住民騷擾,於清同治九年(1870)在淡水廳下,苗栗縣 境內設官隘四處,即銅鑼灣隘、芎中七隘、大坑口隘、蛤仔市隘,其中三隘設於公館,招集隘勇守衛, 聚落適在隘寮下方,故稱公館街為「隘寮下」。 又因公館四周山丘環繞,中間是由後龍溪沖積而成的苗栗河谷平原,南北狹長,中間地勢低平, 形似蛤仔,也稱「蛤仔市」。 公館乃 […]
公館鄉名原公館街,昔日俗稱「隘寮下」或「隘寮腳」。 先民開墾公館,時受由八角崠山區東來的原住民騷擾,於清同治九年(1870)在淡水廳下,苗栗縣 境內設官隘四處,即銅鑼灣隘、芎中七隘、大坑口隘、蛤仔市隘,其中三隘設於公館,招集隘勇守衛, 聚落適在隘寮下方,故稱公館街為「隘寮下」。 又因公館四周山丘環繞,中間是由後龍溪沖積而成的苗栗河谷平原,南北狹長,中間地勢低平, 形似蛤仔,也稱「蛤仔市」。 公館乃 […]
劉恩寬古宅,於四湖村瑞湖國小前方,興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為彭城劉氏家族的宗祠, 主祀來台開基始祖恩寬公及派下列祖列宗的神位,配祀觀音佛祖及福德正神。 三合院建築,覆蓋綠色琉璃瓦,燕尾式屋脊,無畫棟雕樑,樸質素雅中透露出客家人特有風格。 神龕與神龕之間留有四空格,放置功名執事牌: 「三代明經」、「禮部朝考」、「庚辰科恩進士」、「候選儒學正堂」。 屋外的兩對四座貢生旗桿座, 分別是「咸豐八 […]